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震曾强调经商必会引起军队腐败:若任其发展将改变我军性质

湘潮
2015-09-04 19:5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1996年6月12日,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张震上将视察红九连。

1992年10月2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8岁高龄的邓小平红光满面,神采奕奕,接见党的十四大代表。当他走到张震面前时,突然停住脚步,紧紧拉着张震的手,亲切询问张震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张震激动地回答说今年已经78岁了。邓小平欣慰地说:“你比我小10岁,还可以干一届。”并嘱咐张震一定要协助江泽民同志,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军各级领导班子调整好、建设好,保证各级领导权要掌握在忠于党的路线的同志手中

张震知道军委副主席的工作过去多是老帅们担当的,他们在全党全军德高望重。现在,党把自己放到这个岗位上,自感差距甚远,如履薄冰。在此之前,他早有退休的思想准备。在当年4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张震(时任国防大学校长兼政委)即表示: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军委的会议了,并就平时想到的有关军队建设的战略指导、体制编制、教育训练等方面的问题,敞开讲了自己的想法。随后,他又向军委领导同志写了书面报告,建议派一个合适的同志来接替他的工作。然而,就在张震准备离休的时候,9月中旬的一天,一位领导同志找到张震,传达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告诉他,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建议,考虑在党的十四大时,要他参加军委领导工作。听后,张震心中一怔,感到太突然了,没有一点思想准备。这天晚上,张震整晚没睡好觉。他深知这副担子的份量。衡量自己,文化水平比较低,高科技知识贫乏,也缺乏指挥现代战争的经验,特别是年龄大了,在全军在职干部中是数一数二的,恐怕难当此重任。但同时,他又想到党和国家正处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时刻,能否保持军队的稳定至关重要,这是党和国家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既然是邓小平同志的建议,是中央作出的决定,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战士,在党和国家需要自己的时候,应当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于是他给自己规定了9个字:“干实事,少出面,不越权。”努力工作,谨慎从事,不辱使命,不负众望。老骥伏枥,鞠躬尽瘁,努力再为军队建设作出一份贡献。

适应新形势,研究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1992年11月9日,在军队的一次会议上,江泽民明确指出:“现在国际形势发展很快,要密切注视把握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决定我们的军事战略方针。”其时,张震就坐在旁边,听后,他深入地思考着这方面的问题。

工作从哪里入手呢?张震和军委其他同志商量,并报请江泽民同意,于12月上旬开了一次军事战略问题座谈会。有关部门提交了研究报告,进行了认真讨论。一致认为,研究确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很有必要,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会议分析了世界战略形势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研究了制定军事战略方针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内容,并就此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江泽民看了有关材料,认为:“这样座谈,集思广益,很好。”

张震在座谈会结束时,即席发言。他肯定了这次会议的成果,着重回顾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几次调整的情况,提出了研究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应当把握的原则,并突出强调,研究战略问题首先要认清国际形势。他在分析新的国际形势之后,指出: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在世界上接连不断,对此要予以应有的、足够的重视。强调“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新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因为“未来战争要么不爆发,爆发了就是高新技术的战争”,“高科技一定融合在战争之中,不是能打不能打的问题,一旦发生战争,不能打也要打,客观上要求我们这样干”。张震认为,未来高新科技条件下的战争,有许多新的特点。特别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趋势,情报获取、处理、传递和使用的效率空前提高,高精度的远程攻击能力明显增强,各种武器装备结为一个有机系统,使作战效能成倍增长。战争形式、作战样式也随之出现了新的特征。在陆、海、空、天一体的电磁环境中,战争空间变得极为广阔,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地位作用更为重要;现代侦察技术手段使战场隐蔽伪装更加困难,高强度、全纵深的综合火力打击成为达到作战目的的基本手段;全纵深高速机动的非线式作战将成为基本交战方式;远距离的精确打击可望摧毁全纵深的各种重要目标;信息战贯穿于作战的全过程,争夺制信息权成为作战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亟待创新。张震强调要着重探讨如何把作战力量、战场空间、时间和作战手段等制胜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整体威力,有重点地打击敌军整个体系中的弱点与要害。他的这些论述,后来写入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总领条“军事科学”中。

在这次会议上,张震还强调“军事战略方针必须要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协调,要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全局来考虑”。“我们军队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军事战略应确保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张震的讲话整理出来之后,他送呈江泽民审阅。江泽民仔细看了,认为“讲得很好”,并作了几处修改。

在研究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过程中,张震特别找来彭德怀元帅1956年在第二次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题为《关于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问题》的讲话,学习老帅们当年研究和平时期军事战略方针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还约请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曾庆红交谈,请曾庆红把彭老总的报告呈送江泽民参阅。

总参作为军委的总司令部,在张万年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组织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向军委提出了关于军事战略方针的建议。军委常务会议经过多次认真讨论,采纳了总参的意见,于1993年1月正式向江泽民呈送了关于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问题的报告。在同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江泽民代表军委明确提出,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这一讲话,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标志着我军新时期战略方针的正式确定。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提出,抓住了军队建设的“龙头”。龙头一抬,全身皆动,有力地推动了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

从突发事件中吸取教训,大力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

1994年9月20日上午,北京建国门立交桥。一名现役军人手执自动步枪,疯狂地向过往行人扫射。刹那间,多名遇难者倒在血泊之中,其中甚至有驻华外交人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首都从未发生过的案件!案发原因不明。张震闻讯后,感到十分震惊,立即乘车赶赴出事现场。这时凶犯已被击毙,但现场还未清理,血迹斑斑。张震仔细察看着、审视着、思考着现场的一切。随后,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赶到,张震与于永波等一起到医院看望伤员,下部队调查情况,很快就弄清了真相。

凶犯是驻京郊某部的一名连长。此人追名逐利,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对下随意训斥,甚至打人;对上则阿腴奉迎,为了升官,曾向团部领导送过礼。导致这一恶性案件的直接原因是,他在安排战士探家时处事不公,与一名战士发生矛盾,动手打了那名战士,又公然召开连队军人大会,讨论并表决开除这名战士的党籍。问题暴露后,上级机关决定派工作组到该连进行整顿。这时,那位收礼的团领导托人将礼品退回。于是这名连长感到提升之路已断,遂生报复之心,铤而走险,先在营区行凶,尔后劫车直往市区建国门发难。

张震还进一步了解到,对这样一个连长,有的领导曾经认为他敢于管理,把他所在的连队评为队列管理模范连。事发前不久,还在那个连队开过现场会,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张震认为,这个事件的发生,反映出该部队在党的建设、干部任用、思想教育、训练管理、基层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严重问题。同时,也暴露出在工作指导思想、领导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张震郑重地说:“发生这个案件绝非偶然,是长期积累的多方面矛盾的综合性暴露。”在现场,张震对处理善后事宜提出了要求,初步总结了几条教训。

这个事件的发生,也惊动了江泽民。当张震和江泽民谈及此事时,张震还深深感到内疚、自责。他说发生这样严重的问题,作为军委领导成员之一,他的工作没有做好。这个事件给他敲响了警钟。军委对此作了认真分析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改进工作的措施,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在此后的工作中,张震按照江泽民的要求,针对部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它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着重抓好爱国奉献教育、革命人生观教育、尊干爱兵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并进一步把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永葆人民军队本色。

加强干部队伍的“四化”建设

1993年1月,北京,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张震以浓重的平江口音向大会作报告。报告中,他根据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和江泽民的指示精神,重点讲了干部工作。既充分肯定过去干部工作取得的成绩,又客观指出存在的问题,由此着重强调要大力选拔和培养好接班人。

讲这番话时,张震脑海里不断闪现在十四大前夕,邓小平对刘华清和他的明确要求:这几年的任务,最主要的就是选拔接班人。要在全军范围内选拔一批40到50岁的人,放到一定的岗位上进行培养。个别的要破格,特别突出的要有勇气提拔,在提拔过程中培养。

报告中,震提高语气说:要严格掌握选人标准。要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任用干部的3条标准:第一,听党的话,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第二,有能力;第三,有好的作风。不能把那些吹牛拍马、送礼求官、只讲空话、不干实事的人提拔到领导班子中来。干部的任用,要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任何时候不能个人说了算。

张震强调要建设好一支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干部队伍。

张震说,军队是要时刻准备打仗的,如干部年龄过大,则难以胜任。过去战争年代,我军的干部都比较年轻,许多人二三十岁就担任重任。那时候打起仗来,几天几夜不睡觉,不当一回事,饿了喝几口水,照样能干。现在能行吗?熬上两天两夜,就不打自倒了。再说,要准备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实现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就显得十分迫切。

军委首先抓了大军区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在大范围交流了一批高级干部,其中大军区正职干部就有近20人,涉及到三总部和全军各大单位。这是继1985年之后交流幅度较大的一次。随后,军委又抓了军级领导班子的调整。张震和刘华清、于永波等同各大单位主要领导一个个地谈话。

对干部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让张震逐步意识到,邓小平同志关于选拔接班人的嘱托,不是讲几次话,提几条要求,调整一下班子,就可以完成好的,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有一些具体有力的措施。因此,他考虑需要搞一个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于是与于永波、王瑞林等同志商量,他们均表示赞成,并就规划的内容、要求等提出了许多好的想法。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总政向军委呈送了《关于加强军以上领导班子建设的三年规划》的送审稿(以下简称《规划》)。

在制订和审定这个规划的过程中,各种议论都来了。有的担心《规划》强调年轻化,会重复以往出现过的片面性;有的顾虑《规划》目标定得过高,要求太急,会引起干部的动荡;也有个别人从自己的进退去留出发,讲一些不负责的话。有些熟悉的老同事、老朋友半开玩笑地对张震说:“不要干这种得罪人的事。”他听了,一笑置之。张震说,做工作哪有一点不得罪人的呢?只要组织工作稳妥,思想工作细致,坚持用邓小平思想和江泽民的指示统一大家的认识,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张震要求各大单位要按照干部“四化”建设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下功夫把人选拔培育好,积极稳妥地抓好《规划》的落实。

经过多方努力,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到1995年度,三总部和大军区充实了一批50岁出头的干部,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同1992年相比,平均年龄普遍下降1-2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提高到92.1%,经本级培训的提高到75.1%,后备干部更加充实。

重调查研究

在军委5年间,张震除了处理日常工作,每年都要抽出三四个月的时间,到部队特别是基层调查研究。每到一地,他不管多忙,都要找领导干部个别谈话。一般情况下,都是同干部本人当面谈,不去绕弯子。对干部的缺点、毛病,他讲在当面,讲在会上。考察干部,他多方听取意见。他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他常用家乡的那句“家神不正引鬼来”的俗话,提醒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1996年7月20日,新疆军区发生了一起14人淹亡的重大事故。张震在京听到的汇报是:事发原因是突遇山洪,难以避免。张震听后总感到不大对劲。这些人到出事地点干什么去了?都没有讲。正好,张震在9月初要去新疆驻军调查研究。行前,他先派总政有关部门的人员去了解情况。到乌鲁木齐后,他专门听取总政调查组的汇报,参加军区党委常委会议,一起分析发生这起事故的原因。

经过实地调查,真相大白。原来,在自治区和全疆部队紧张地进行抗洪时,上级一个工作组到新疆检查工作。为欢迎这个工作组,新疆军区机关某些人便安排一次野餐活动,提前一天派人开着汽车,带着帐篷和食品去设营。为了玩得好,选择在河边的平坦草地上。结果,第二天清晨,工作组还没到,洪水却突然袭来,把打前站的人员连同装备、物资一起冲走,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事发后,有关责任人又统一口径,隐瞒事实真相,欺骗上级。

张震对此非常恼火。他说:这起事故,完全是由于违反军委廉政建设规定而引发的。在新疆军区党委会上,张震作出了严肃批评,责成军区领导认真总结教训,让他们扪心自问:如果淹死的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又该怎么办?他忍无可忍,气愤地说:“事发当天,在被冲走人员生死不明的情况下,个别同志居然还有心思举办舞会,还有没有一点同志感情!”为严肃党纪、军纪,军委对有关责任人给予了必要的纪律处分。对这件事的严肃处理,不但对新疆军区机关、部队震动很大,而且对总部机关、高级干部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1996年夏天,华南地区遭遇第15号、第18号台风袭击,驻该地区的海空军部队装备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并造成一些人员伤亡。有人认为,这一损失是由于无可抗拒的自然力造成的。真的如此吗?张震深入到驻该地区的海、空军部队,与干部战士座谈,和有关人员一起分析事故的原因,他提出:这样严重的损失究竟能不能减少?有些损失能不能避免?到底有些什么教训?经过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台风灾害是客观存在的,但从主观上讲,工作不落实,作风不扎实,领导失职,不按科学办事,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各级高度重视,决策指挥正确,措施得力,损失是可以减轻的,有些也是可以避免的。后来,张震给江泽民和军委其他领导同志的调查报告中,总结了几条主要教训:一是麻痹大意。二是决策失误。三是措施不力。每条教训中,他都举出了实例,一针见血,毫不含糊。张震说,上述问题的发生,是源于领导机关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他在与部队座谈时强调:要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加强训练,提高部队处置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要讲真话,报实情。

为了解到真实情况,张震有自己的办法。这就是每次下部队,既听取部队领导事先准备好的汇报,也临时出题目让他们回答;既同领导干部谈话,也同基层干部、战士座谈;既有工作组的集中活动,也有分散的安排;既到事先安排好的地方去看,也临时提出到没有安排的地方去。这样做,了解到的情况就比较全面、真实,还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一次,张震到某部队,部队安排他看一个连队,内务卫生搞得很好,整齐划一,战士用的暖水瓶都是新的,连炊具也多是新换的。张震觉得不大正常,便“自作主张”,转身到了附近一个连队,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情景,饭堂缺这少那,营具破损严重。陪他的那个部队领导面红耳赤。张震没有批评他,因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张震了解到部队的经费确有困难,便立即要总后帮助他们解决营具问题。

通过下部队调查研究,张震也从干部、战士身上不断吸取营养。在南京军区某部,他与一名刚入伍的战士攀谈,问那战士当兵吃不吃亏?那战士说:“如果我活60岁,我当3年兵保卫国家,其余57年,人家当兵保卫我,怎么吃亏呢?”从广大官兵的身上,张震看到他们在很艰苦的条件下,为了保卫祖国,建设国防,不计得失,甘愿吃苦,无私奉献,深受教育。官兵一致,团结奋战,试看天下谁能敌!

耄耋之年的张震,在军委工作5年间,至少有一年的时间在部队搞调研。一些熟悉的同志和他的子女,总是劝他少下几次部队,少跑一些地方。但他总认为,“既然在其位,就要尽其责,不下部队怎么行?”5年来,他跑遍了海军、空军、二炮、各大军区、省军区和师以上部队,还到了一部分院校、科研单位和军分区。到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到了中朝、中俄、中蒙、中哈、中缅、中老、中越边界,看望边防部队。在高温高湿的西沙群岛,他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晚上热得难以入睡也在所不辞。在青海高原地区,他不顾缺氧等困难,坚持下基层调研。下部队期间,有时为了赶路,他起早贪黑,一天要跑三四百公里,颠簸、劳顿,使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留下的腰伤隐隐作痛,厉害的时候,腰都直不起来,但他不吱一声,照样坚持下连队。5年里,他只出过一次国,把有限的工作时间,全用在部队建设上。尽管他非常牵挂故乡--湖南平江,但此身早已许党许国,重任在肩不言归。张震直至卸任之后,才悄然回过故乡。

军队要“吃皇粮,开正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集中财力发展经济。军队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贯彻要“忍耐”的方针,军费减少,不足部分需自筹解决。于是以盈利挣钱、弥补经费不足为目的的经营性生产逐步发展起来。1988年前后,当时一位中央领导提出,要给军队一个政策,叫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此后,部队办工厂、建矿山、搞公司、搞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更为高涨,干了一些按照社会分工不该由军队干的事。张震敏锐地看到,这虽然为部队解决了一些困难,但也引发了不少矛盾。江泽民主持军委工作后,多次强调“军队要吃皇粮”,重申了这一符合军队社会职能的思想。但由于整体军费满足不了需求,军队生产经营的规模就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据1993年上半年的统计,全军生产经营实体已达万个,从业人员80余万。这是个不小的摊子。更为严重的是,军队从事生产经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与民争利的事时有发生,引发了一些军政、军民矛盾。个别单位用人不当,为了赚钱,不择手段,行贿受贿,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影响极坏。一些单位的生产收益进了“小金库”,财务管理混乱,为铺张浪费、贪污腐败开了方便之门,腐蚀烂掉了一些人,包括个别高级干部。对此,张震早就深有感触。他在国防大学任校长兼政委期间,一次,留学生系买卖羊绒,亏损几十万元,引发班子内部矛盾。为帮助他们查明情况,处理善后,张震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还有一次,地方因经营纠纷,有关人员状告国防大学,张震作为法人代表,当然就成了“被告”。所有这些都使张震深刻认识到:生产经营,军队不能搞。在1991年底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张震在发言中就曾提出:“要充分认识搞生产经营对军队的危害。”1992年1月,他亲笔给一位军委领导写信,信中特别分析了军队搞生产经营的弊端,再次建议军队应该“吃皇粮,开正门。不然,认真查一下,不知多少人要犯错误”!1992年底,在军委常务会议上,经过议论,明确了军队生产经营不宜再扩大。对现有的摊子怎么办?要总后从调查研究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993年春节后,军委派出三总部工作组,分赴东北和山西调查。4月初,军委听取汇报后,明确指出,要对生产经营进行治理整顿。并继续组成三总部联合工作组,对其他地区驻军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研,尽快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整顿措施。一个月后,总后汇总了各工作组的调研意见,向军委呈送了《关于全军生产经营状况及改进意见的调查报告》,同时,代军委起草了《关于改进和加强军队生产经营工作的决定》。7月中旬,军委常务会议用3个半天时间,集中讨论军队生产经营问题。一致认为,军队生产经营,对于弥补各项经费的不足,保证部队生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样搞下去,弊端太多。牵扯了抓部队全面建设的精力,影响了战备训练。不少单位搞经营,还运用部队装备,挪用正常经费,实际上是转移国防费。如把这些扣除掉,真正的收益所剩无几,甚至是负数。还严重地损害了人民军队的形象,破怀了军政、军民关系,腐蚀了干部,滋生了一批贪污腐败分子。违法乱纪案件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

军委常务会议认为,整顿改革军队生产经营工作,刻不容缓,要根据会议讨论意见修改《关于改进和加强军队生产经营工作的决定》。尔后发各大单位党委征求意见,将《决定》标题中“改进和加强”改为“整顿、改革”。

1993年8月20日,江泽民亲自主持军委常务会议。这次会议决定,军以下作战部队一律不得从事经营性生产。会议还决定,将军队在山西办的煤矿、洗煤厂、煤炭集运站等,全部移交地方管理。会后,张震即赴成都军区搞调研,将如何整顿改革生产经营,列为关注的一个重点。在部队的所见所闻,使他深感邓小平1978年的指示确实站得高,看得远,很有预见性。那时张震还在总后工作,为筹备1978年全军后勤工作会议,曾和王平政委一道向邓小平汇报、请示工作。邓小平当时就对军队生产经营问题作了明确指示:军以下部队坚决不办工厂,为盈利的一律停办,要断这条路……同时,张震也深感江泽民对整顿军队生产经营的决心下得对,不整顿确实不行,发展下去,会毁我长城。

然而,以安置家属就业为目的的家属工厂要不要停办呢?

张震到一些偏僻边远、条件艰苦的驻军部队调查时,看到由于地方经济薄弱,安排随军家属就业有困难,相当一部分要靠部队家属工厂来安置,家属工厂确有一些办得较好。云南某师一个花卉工厂,安排家属20多人,年收益50万元。家属月收入可达300元,使得干部很安心。但有些部队没有家属工厂或者没办好,干部思想就没有那么稳定。张震感到,在目前情况下,师以下部队的家属工厂不仅不能收,而且一定要办好。他让随行的人员给总部有关部门打电话,说明他的想法。并在给江泽民和军委其他成员的《关于成都军区调研情况的报告》中,也专门建议“部队以安置家属子女就业为目的创办的家属工厂,似也应允许保留”。这个想法与在京领导成员完全一致。最后,全军部队的家属工厂,一共保留了1800多个。

1993年10月30日,《中央军委关于整顿改革军队生产经营的决定》正式下发。《决定》要求对生产经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军以下作战部队不再从事经营性生产,现有企业由各军区、军兵种集中归口,统一管理。《决定》提出实行军企分开,生产经营单列体系,使部队建设和生产经营按照各自轨道,分别运行……

同年11月3日,全军生产经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张震代表军委讲话。他首先分析了军队生产经营的形势,指出得失利弊。讲问题比讲成绩篇幅多了一倍。他针对当时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军队生产经营的指导思想一定要做到6个“必须”:必须放在适当位置;必须坚持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方向,这是我军从事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规模适度,范围适当;必须实行军企分开,按各自规律办事;必须严格限制经商。张震提高声音强调说:“从历史教训看,军队经商是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必须遵纪守法,防止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张震还专门讲了淮海战役中的一个例子。战役之初,国民党决定放弃海州、连云港,让其第九绥靖区的部队退守徐州。如是这样,敌人集中在一起,仗就很难打。当时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在海州开着几个盐号,为一己私利,竟事先告诉其经纪人,弄得满城风雨。这时国民党第九绥靖区司令李延年还蒙在鼓内,事后他感慨地说:“刘峙这样看重钱财,泄露军事秘密,不败何待!”这件事,张震后来在全军纪律检查工作会议上还再次提及。张震强调指出:“经商必然会引起军队的腐败,而腐败的军队都是没有战斗力的!”

为做好整顿改革军队生产经营的工作,张震提出4点要求:统一思想,服从大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纪律,令行禁止;稳定队伍,提高素质。

会后,各单位积极行动,按照军委的决定,对生产经营进行了清理整顿,集中归口管理。1994年,军委又组织力量对此进行了检查、验收。6月,再次召开全军生产经营整顿改革座谈会,张震再次讲话。他联系军队在深圳经济特区等地进行生产经营中发生的严重问题,尖锐指出:“一直到现在,仍然有一些同志没有真正理解军委的决策,对生产经营有利一面看得比较多,对其产生的危害看得比较少。这是一种危险的思想倾向。如果部队继续大规模地从事经营性生产活动,各级都想着经营赚钱,就会腐蚀军心,涣散斗志,败坏风气,削弱战斗力。任其发展下去,甚至会自毁长城,改变我军的性质、宗旨,影响党和国家建设大局。”一语千钧,全场震惊!参加会议的同志知道中央军委领导对此决心很大,非得刹车不行,会后紧急行动。至1994年底,整顿改革军队生产经营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盲目发展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集中统管的企业超过60%。

党的十五大后,1998年3月,军委决定非作战部队也不搞经营性生产。7月,党中央又明确作出军队、武警部队不得经营的决定。张震坚决拥护这一加强军队建设的重大举措。

张震清醒地知道,涉及利益调整的事,历来难度很大。他从实际出发,在整顿改革生产经营中,指示总后,测算作战部队不搞经营性生产各项经费的缺口究竟有多大。测算结果,一个集团军的经费缺口,一般在3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军委在贯彻勤俭建军前提下,根据军费的可能,从1994年起提高了20项公务事业费标准。在经费分配上,特别向作战部队倾斜,向基层倾斜,保证了作战部队和基层建设的需要。

在整顿全军生产经营的同时,张震要求各部队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1993年,他深入驻云南地区部队调研时发现有的部队不重视农副生产,不会利用自然条件,蔬菜不能自给,还要上街去买肉蛋。便建议他们充分利用云南四季能种菜的条件,把农副生产发展起来。他算了一笔帐:1993年全军共有390万亩耕地,高于全国人均水平,潜力非常大。在张震提议下,1994年军委批转了总后《关于进一步发展军队农副业生产的意见》。1996年秋,张震去兰州军区调研时,看到部队在戈壁滩上种植的瓜果长廊,硕果累累,高兴地摄影留念。他看到部队种在塑料大棚里鲜嫩的蔬菜,郁郁葱葱,当地群众纷纷上门求教,成了致富的新门路,心中就像喝了蜂蜜一样甜,兴奋地说:“进行农副业生产,不仅改善了部队生产,还培养了战士的劳动观念,培养了一批种植、养殖人才,支援地方农副业生产,于国于军于民都有利。”

组建驻港部队,实现香港顺利回归

张震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后,摆在军委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驻军香港。然而,当时在香港问题上与英国当局的斗争还很尖锐。我国政府根据党中央的决策,同港英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同时,积极周密地做好各种军事准备工作,力保香港届时顺利回归祖国。

张震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十分重视做好驻军香港的工作。1993年新年伊始,军委讨论驻香港部队的组建问题,提出了要适当加快组建进度。经江泽民批准,军委发布了《组建驻军香港部队》的命令。3月底,军委又批准成立了驻香港部队筹备小组。总政下发了《选调驻香港部队干部条件的规定》,总参、总政联合下发了《关于驻香港部队士兵条件的规定》。各有关单位、部门积极认真做好这一工作。广州军区就把在秋收起义中诞生的拥有“大渡河连”荣誉称号的连队调来了。

1993年4月,张震到广州军区搞调研时,看望了这支部队。因刚刚组建,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住在临时营区,条件相对艰苦一些,但部队情绪高昂。

为了加快驻港部队建设,张震同地方和驻军领导一起,勘察新营区建设。深圳新营地有几株古榕树,又高大又茂盛,因位置与营区规划有矛盾,有人主张砍掉,被张震制止,要求设法保留下来。结果成为营区一景。

张震同驻香港部队筹备小组座谈,特别强调三点:一要牢牢保持老红军的优良传统,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能够经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二要加强学习,熟悉基本法和将要颁布的驻军法,了解香港法律,依法执行防务;三要充分认识驻香港任务的特殊性,摸索部队建设的特殊规律。

张震特别关注对驻港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以使这支部队在长期保留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特区执行防务而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优良作风。重点抓了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进行考核,选派优秀干部。为此,相应提高了干部任免权限。同时重视兵源质量,严格把好政治质量关。并紧密结合部队特点和官兵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坚决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实践证明,这支队伍经受住了复杂环境的考验,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1994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张震欣然接受香港《紫荆》杂志记者的采访。他介绍了我国政府在香港驻军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介绍了驻港部队组建和教育训练的情况,并通过记者转告香港各界人士:“当1997年那个庄严的时刻到来之时,我驻港部队必将以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精神风貌展现在香港市民面前,也必将以人民军队特有的风貌和实际行动,赢得港人的尊敬和爱戴。”其时,香港居民对我即将驻军的问题十分关注,但又不了解情况。专访发表后,引起较大反响。

1996年1月2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宣告:驻香港部队组建完成。

1997年5月,张震再次来到驻香港部队检查工作,听取汇报,看望部队,他还亲自去到现地我方一侧检查了3个进入香港的口岸。他欣慰地看到,经过4年的建设,驻香港部队的军政素质、风貌都有了很大变化,进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根据江泽民主席“驻港部队一定要保持好的形象”“要以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进驻香港”的指示,张震结合在部队了解到的情况,认真研究进驻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回京之前,他与广州军区司令员陶伯钧、政治委员史玉孝和驻香港部队司令员刘镇武、政治委员熊自仁进行了座谈,提出驻香港部队必须做到: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艰苦奋斗,一尘不染;依法驻军,依法治军;纪律严明,军容齐整;训练有素,武艺精湛。要从这5个方面来树立驻香港部队的良好形象。

这期间,英方设置了种种障碍,拒绝我方提出的派先遣人员提前进港及先头部队进港等合理要求。经多次交涉、谈判,英方被迫接受我方的立场,同意我方先遣人员可以携带武器提前赴港;并于6月23日达成协议,同意我先头部队509名军事人员,乘坐39台车辆,于6月30日晚进入香港。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随着江泽民主席的一声令下,6月30日21时,进驻香港的陆军地面部队从文锦渡、皇岗、沙头角3处口岸同时开进,准时到达指定位置,顺利地完成了防务交接。7月1日6时正,我陆海空主力部队先后开进,胜利完成了进驻香港的任务!

7月1日零时,中英两国政府香港交接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张震在电视里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在香港会展中心冉冉升起,心中高兴万分。随后,他在给儿时学友的信中写道:“耄耋之年,见此盛况,不虚此生。”

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2001年1月,离休后的张震和夫人马龄松获中央批准,去香港、澳门参观,期间分别会见了当地最高行政长官董建华和何厚铧先生,并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张震还应邀到驻香港部队看了看。

看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的繁荣景象,张震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深情地怀念毛泽东、邓小平,殷切地希望,台湾问题也能够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得到圆满解决,在他有生之年,能够踏上祖国宝岛--台湾。

这不是梦,这个愿望定能实现!

(文章刊载于《湘潮》2005年第一期,作者凌辉,原文标题《在军委副主席岗位上的张震上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