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网民为什么会把中国称为“兔子”

澎湃新闻记者 吴海云
2015-08-01 12:4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兔子”“我兔”……这是如今网络上对于“中国”的一种常见称呼。

这种称呼最早流行于几个著名的、具有新民族主义倾向的网络军事与国际论坛,比如“铁血”、“超级大本营”、天涯社区的“国际观察”等等。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叫法流传开来,从原本一小撮人才懂的“行话”,渐渐成为一种广为所知的用语。

当越来越多的人以“兔子”“我兔”指称中国,对于这种称呼的困惑和质疑也形成了声浪。在百度百科、知乎、爱问等网站上,相关提问屡见不鲜——

“中国究竟是什么时候成为一只兔子的?”

“中国的代表动物难道不是熊猫么?”

“为什么称中国为‘兔子’,我们难道不是‘龙的传人’么?龙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兔子有什么本事?食草动物,毫无攻击力,食物链的低端——为什么要用这种动物比喻今天的中国?!”

……

和许多网络流行词汇一样,要对“兔子”的来由正本清源,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目前流传较广的,主要是以下三种解释——

第一种说法是,“兔子”的叫法最初是出于一种自嘲。在港台的论坛上,网民经常称呼大陆为“TG”,在网络戏谑的气氛下,大陆网友也开始以“TG”自称,念久了就成了“兔”;

第二种说法,同样认为“兔子”的叫法最开始是一种自嘲,但对具体来由的解释不尽相同:据说,有人因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表现而讽刺中国为“人畜无伤小白兔”;

第三种说法是,一开始,中国的代表动物确实是熊猫,与世界上主要军事强国的动物象征——比如美国鹰、俄罗斯(苏联)熊、英国约翰牛、法国高卢鸡等——形成呼应;但有一阵子,一个兔子蹬鹰的视频在各大军事论坛流传热播,此后,兔子的形象就慢慢取代大熊猫了。

“兔子”作为一种“行话”,形成规模大约是在2011年以后;几部重要的网络作品渐次出现。巧的是,这一年正是中国的兔年。

一位名为“野风之狼”的网友,发表了网文《小白兔的光荣往事》。文章以特有的网络文风,将地缘政治化为一则动物寓言。比如——

要说小白兔可怜,原想跟鹰门喝碗肉汤……哪成想鹰门门主白头鹰瞧不上小白兔,只肯给白菜汤,顶多给两根胡萝卜,结果问题大条了,小白兔转向大熊帮了。

那时江湖上不好混,您要想混得好就得投靠两大势力,一是白头鹰创建的鹰门,门下有公鸡国(也就是香水国)、牛牛国(也叫狮子国)、面条国、 西条顿国等小弟若干,因为常在江湖北边勾搭约会,人送绰号“北约”;二是大熊组建的大熊帮,一干小弟也不少,象东条顿国、金丝雀国、小资国等,因为勾搭大会上尽是话痨,人送绰号“话约”。这小白兔的加入,还是让大熊帮高兴的。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漫画中的“兔子”和“秃子”。

此后,时任天涯社区“国际观察”版主花千芳撰写的文章《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在网上热传。文中,中国最初是“土鳖国”、一度成为“秃子国”(民国),最后才成了“兔子国”(新中国)——

那个时候的秃子国内,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多年的宣传洗脑之下,秃子治下大多都是顺民。……那些没本事还不听话的秃子怎么办?虽然不多,可是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必须加紧教育,拉着耳朵继续喊:“三民主义哦,复兴土鳖国哦,全是大目标哦,你要支持我哦,不支持的话我有皮鞭哦……”

……耳朵被拉的日久天长之后,不听话的秃子们偶尔走过河边,往水面上的倒影一看,不禁吓了一跳!兔子什么时候学会游泳了?

……不听话的秃子们终于明白,自己已经不是秃子了,经过痛苦的演化,我成了兔子。兔子觉得委屈,兔子觉得愤怒,兔子觉得命运实在是太不公了!老子只不过想要一个强大的祖国,有错么?

很明显,该文中的“兔子”与其说是“中国”,不如说是“共军”,并与代表“国军”的“秃子”形成对应。这又提示了我们“兔子”说法的第四个典故。至于将国军称为“秃子”,显然源自对国民党时任领袖一种不客气的叫法。

差不多在《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成为网络热帖的同时,军事迷“逆光飞行”在野风之狼《小白兔的光荣往事》的基础上,创作了漫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这个由兔子、秃子、鹰酱、毛熊、脚盆鸡、大白象、巴巴羊、猴子、骆驼、河马等角色组成的动漫画作,诠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因其诙谐的画风和呆萌的动物形象大受欢迎。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漫画中的抗美援朝战争部分。

在积累了几年的人气之后,《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在今年推出了动画片。该动画的制作堪称精良,平均每一集(约5分半钟)都要烧掉十万人民币;在各大视频网站播出后,很快赢得了大量的粉丝。

如果说,《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原漫画比较粗糙,但也相对专业,其中一些“梗”只有军事迷才能看懂;在成为动画片后,它的内容变得非常平易近人,且兼顾了娱乐与煽情,甚至能将两者融为一体。比如,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兔子在暴风雪中挺立的画面,伴随着这样的旁白:“我们在这里吃炒面配雪,是为了祖国的亲们,能为甜咸豆腐脑战上十页。”

在即将上线的第12集后,《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动画将暂时性地结束更新。“逆光飞行”对此的解释是“目前钱烧完了”。但他相信,“那兔”的征程才刚刚开始。事实上,就在不久前,“那兔”的手游已经上线。

“兔子”这种说法从小众走向大众,《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动画的热播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引爆点”。需要注意的是,“兔子”在此具有多重的意涵。在最狭义的理解中,它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此扩展开去,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它可以是一个很具体的个人,比如钱学森;也可以很抽象,抽象到是一种理想或信念的象征;它还有着非常广义的涵义,可以代表所有的“爱国者”,所谓“每一个兔子都有一个大国梦”。

很明显,在网络上喜欢用“我兔”称呼中国的网友,普遍拥有一种极为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们以与官方高度一致、甚至更为热血的口吻描述中共革命史,并坚定地认为中国正在崛起,其常见表述为“愿我有生之年,得见您君临天下”。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一口一个“亲”的兔子,其形象“贱萌贱萌”,而最重要的特点是“腹黑”。这显然受到了“兔斯基”“流氓兔”等动漫形象的影响,又是年轻一代独特话语体系的典型表现。

由此可以说,“兔子”/“我兔”所代表的那种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情绪与表达方式,是今天这个时代才可能出现的。它是官方话语与网络话语的奇异共振,是“主旋律”与“萌文化”的双面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