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1
- +130
衡阳舞台讨薪花鼓戏团现状:看戏的越来越少,接红白喜事谋生

2015年7月19日是湖南衡阳县三峰村两位老人的双寿,为了给老人祝寿儿孙们特地为他们请了一场花鼓戏,戏台从上午九点唱到下午两点,来唱戏的戏班成员大部分是衡南县花鼓戏团的演员。
就在10天前的7月9日,这些花鼓戏演员在衡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文明创建美丽衡阳”戏曲汇演中,当着台下500多人的观摩团打出讨薪横幅,引来媒体关注。
1996年,衡南县花鼓戏剧团中的演员们从领取了最后一次工资295元。此后的18年中,面对传统戏曲市场的全面萎缩,戏剧团只能依靠在下乡接红白喜事、寿宴的商演赚钱养家,这也基本上是他们这些年以来收入的主要来源。
花鼓戏曾是在湖南十分流行的地方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老百姓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不光城里、乡下愿意看花鼓戏的都越来越少”。

对比九十年代刚加入衡南县花鼓戏团时,唐嘉国有些失落,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在乡下“有五六千人看戏,有的赶几十里路带着煮饭的锅去看戏。”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花鼓戏面临的不仅是市场的问题还有生存的问题,有专家表示“花鼓戏传承现状不容乐观,观众对于戏曲艺术情感不断淡化,戏曲编创队伍萧条。”

花鼓戏团的办公室已经长期没人去过,门前的一块水泥地偶尔会成为剧团成员私下自己排练对戏的场地,原来的排练厅早就被拆掉被一堵墙一分为二。

衡南县花鼓戏团曾经是衡阳地区颇具实力的一个戏班子,“在衡阳乃至省内的花鼓戏比赛,团里总能揽得大奖”,戏团的演员拥有政府差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在外人看来是一份光鲜又收入较高的职业。

“最后一次从戏团领到的工资条还是1996年,那时一个月是295元,之后就没有领过工资。” 该花鼓剧团乐队的唐嘉国称,为了谋生衡南县花鼓戏团的演员靠接接红白喜事、寿宴的商演赚钱养家,这也基本上是他们18年来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场戏一个人头能收入一两百元,好的时候一个月也有两三千块钱,但差的时候只有千把块钱甚至还不到。”









随着老一辈戏剧家相继过世,一些好的演员转业,湖南全省从事花鼓戏表演的人员从上万人锐减到数百人,传统剧目也只剩下几十部流传存世。衡南县花鼓戏团多年来面临的困境也是这种文化大气候下的一个缩影。










































- 谁在把水搅浑
- 服务业扩大开放,多领域明确试点任务
- 中汽协倡议规范驾驶辅助宣传

- 哈佛大学就联邦经费遭冻结起诉特朗普政府
- 伊朗总统:须在保证国家利益前提下与美达成协议

- 国际东方学大师,精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
- 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有名句“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