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你所不知道的野生动物保护:为什么保护?情况多危急?
当中国的野生动物仍在遭受残杀和掠夺,保护它们是遥远的道义?模糊的情怀?还是少数人的职责?意识到野生动物其实还是人类自身生活环境健康与否的标识,可能带来惊人的观念改变。
野生动物居然是比PM2.5更好的环境指标,而中国现存的农业种植方式、土地开发模式,都在不知不觉戕害着它们、损害着环境。且听知名生物多样性保护学者、中国科学院专家解焱解析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若干误区。
澎湃新闻:很多人都不清楚,当前野生动物的危险情况究竟有多严重?
解焱:说到野生动物,可能大家关注的是一些漂亮的大型的物种,但实际上像蜜蜂、蝴蝶、土壤当中的蚯蚓,和其它对我们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的物种,大家都没有关注到。
这些物种的消失是非常严重的。这些野生动物的数量的减少,会导致更严重的生态问题,比如说灾害、虫害、病害更严重,土壤板结、退化的问题更严重。
还有农作物,大家不知道其实很多农作物是依赖于野生动物的,特别是传粉的这些物种。野外的传粉物种实际上涉及到四万多个种,蜜蜂就有两万五千多个种。现在大家已经可以注意到,在全球范围内蜜蜂的数量大大减少,其实上不仅蜜蜂,几乎所有传粉物种都在减少,这样的结果导致严重的农业问题,好多情况不得不用人工方法来进行授粉,或无法授粉。
候鸟都面临栖息地被围垦、被分割的问题,特别是滩涂湿地被围垦得非常严重。另外,有很多地方变成化工厂、变成油田了。沿海滩涂其实是很多候鸟非常重要的栖息地,也是澳大利亚到俄罗斯西伯利亚一条栖息路线上重要的栖息环境。全球一共有8条栖息路线,这条路线是候鸟数量最多的,也是最近五年、十年数量下降最快的,滩涂湿地的退化非常严重。
另外,在河道里头,野生动物基本上属于全军覆没的状况,就是因为大型的水坝把自然流动的河流全都给拦截了。大坝的建设,把整个水的自然流动的规律完全打破了。
草原过度放牧的问题非常严重,另外草场的分割、修围栏导致草场野生动物自然的栖息地被割裂,大规模毒杀小型哺乳动物也是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
澎湃新闻:保护野生动物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如果只是少数人的职责或者出于一种情怀,会不会难以产生更大的号召力?
解焱:野生动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它是我们的环境健康的最好的标志。
有人可能觉得PM2.5就是很好的标志,但是,PM2.5只测其中的一个内容,如果空气里头有一些毒药什么的,其实PM2.5是测不出来的。
然后有很多人觉得绿化植被覆盖就是一种环境好的标志,但是实际上像高尔夫球场,虽然绿得很,但是环境破坏是非常严重的,这种单一化的绿化带来的效益也是非常糟糕的。
但是有一个非常好的标准,它一定能够全面体现出你的环境状况,就是野生动物是不是健康存在。这实际上包括了我们不太注意的很多的物种,蜜蜂、蝴蝶、土壤里的蚯蚓,或者说松动土壤的很多其它的动物。
如果大家越来越认识到这种生活的环境当中有没有野生动物,是你自己环境的标志的话,会越来越关注它们能不能很好的生存。如果我们能够给它们提供各方面的条件,少使用农药化肥,或不使用农药化肥,这些物种会很快就回来。
如果把周边野生动物的健康状况设立为我们生态保护的目标,有很多事情就比较容易做。比如说我们就不会去种单一的物种,因为这种单一的物种没办法给野生动物提供一年四季的食物;我们不能使用农药化肥,因为这些农药化肥会杀死野生动物;我们要想办法给这些野生动物提供各种水源,所以我们的水不能光在渠道里头、光在管子里头,它一定是要在我们的生态环境里头,按照自然规律的这种方式存在。
大家如果能够明白这样的目标,不仅在现实生活当中,在社会发展中和工程建设中都可以避免诸多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保护野生动物并不就是少数喜欢野生动物的人士的职责,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而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需要改变,从根本上讲,这是为了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生活。
澎湃新闻:对雾霾关注的热度证明公众对环境问题其实是很敏感的,但是还是没认识到野生动物它在其中的位置。
解焱:是的,都不会想到:城市保护环境,还要保护野生动物。谈到野生动物,人们会想起老虎、大熊猫一类的珍惜保护动物,但是,除此之外,经常出现在我们城市环境中的蝴蝶、蜜蜂、蜻蜓、青蛙这些其实都是野生动物。
目前,我国农业的种植方式也是野生动物保护的一大障碍,单一化的种植方式和对农药的依赖,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搞生态农业必须强调品种的多样性,不能只种一种作物,而应种多样化的蔬菜,然后加上各种品种的水稻以及各种水果,环境随着作物品种的增加也会改善。
我们参观过一个从事生态农业的村子,那里各种各样的植物一起种,而我们到那一个小时内,看到了十几种鸟类,包括一些像劳伯之类的食肉鸟类,还有布谷鸟等。他们的种植理念是不要总是将杂草锄掉,其实杂草并不绝对是有害的,只要它不影响作物的采光,就可以保留,因为草从中会有很多动物。这些昆虫或者其它的生物,能够大大减少虫害大爆发的可能性。之所以爆发疾病或爆发某一种虫害,就是因为消灭这种昆虫的其它动物都不存在了。而留下杂草,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存在,抑制单一化虫害的发生。
澎湃新闻:似乎野生动物保护,不再只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的事了。
解焱:野生动物保护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目前我在发展一个名为“保护地友好体系”,它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一种需要在各行各业中推动的理念,呼吁大家按照对保护地友好的方式去生活、生产。
比如地产业,在做绿化时,如果挖人工湖后在湖底铺防水层,那是在破坏环境。所以我们就去说服他们不要这么做。按照自然规律,不必挖过深的湖,只需把湿地的区域留出来,夏天雨水多的时候这个凹陷会形成湖,冬天就是草原,这样不但景观非常漂亮,建设和管理的费用也会降低。
如果现在挖湖修防水,紧挨着湖的所有陆地都将干旱,因为缺少地下水,随之而来的就是土壤的干旱,这将会增加绿化的难度,环境也难以得到改善。我们把这些理念和知识传递给地产业后,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保护环境。
提倡生态农业,不是简简单单的不用农药化肥,也包括怎么样去保护植物多样性。我们去推广一个“自然保护地”的概念,这个和自然保护区有点不太一样。我们称自然保护地是能给野生动物提供吃、住和繁殖的场所的区域,因为它或多或少还是很多人类的活动场所。
这样的区域实际上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地产里面留下来的这些景观,实际上都是某种程度上的自然保护地。如果这些地方都采取顺应自然规律的方式去管理和保护,为野生动物去提供栖息的条件,就能为我们的生态发挥作用。我们的生态不能仅仅是在保护区里头,人人都可以做很多对生态有益的事情。
保护野生动物的区域并不限于动物保护区,其实也涉及到人类的居住环境。
以东北虎为例,一只雌性的东北虎需要的繁殖地就要450平方公里,而实现繁殖的目的,连续的栖息地里头至少需要18头雌性虎的空间,所以这18头东北虎需要的空间也将近10000平方公里。而我们国家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就是保护东北虎最大的保护区,是1000平方公里。所以如果要在更大范围内保护东北虎,是需要很多其它的空间作为补充的,包括农民生活生产的空间,对东北虎都要是友好的,比如不能使用农药化肥,不能偷猎。
澎湃新闻:不会带来野生动物和人畜的冲突吗?
解焱:至于东北虎这类野生动物与居民、家畜的关系,我们应该清楚现在能够生存下来的老虎都是惧怕和主动躲避人类的,如果老百姓能够白天耕作,老虎晚上出行,并采取其他一些措施预防可能的冲突,实际上农民拥有的很多林地都可以成为自然保护地,从而对东北虎的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澎湃新闻:有部分观点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而且属于发展中国家,不具备例如美洲、澳洲这样地广人稀的有利条件。
解焱:其实不然。
以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为例,印度的人口密度完全不亚于中国,但是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非常好,这个可能和印度宗教非常盛行有关系,印度大部分人食素,所以他们不吃野生动物。
而中国这种改变世界的动力好像比任何民族都强烈,好像大自然中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以种树为例,中国的种树量世界第一,但是真正质量好的没有多少,因为它不顺应自然规律。而再看美国纽约、华盛顿,自然环境非常好,因为他们的绿化或环境保护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他们的中央公园的这些植被都是自然再生的,很少看到国外的花园里使劲浇水的状况。
我们去南非,或者去一些欧洲城市的公园,这些城市公园大部分都是当地物种,而且基本上不需要人工灌溉。美国加州的植物园的工作人员说里面基本上都是加州的植物,而且这个植物园的管理方式,尽量避免使用过多人工照顾,而是给他们提供条件,让它们自然繁殖,所以基本上是不用浇水的。这些东西其实和人口密度是没有关系的,不仅和技术方法有关系,也与理念相关。
而反观我们的城市公园,哪个不是靠水浇出来的。北京市周边的公园一天到晚看到它在喷水。其实,不止是在喷水,同时也在喷洒农药化肥。我有一天就看见一个负责打药的绿化工人,躺在路边上,旁边是他打药的东西,就是这个药剂把他熏得头晕,不得不躺在地上休息。这样营造的这种环境不可能好。
所以我觉得很多是理念问题,而不仅仅是人口问题。城市绿化不能只想着种漂亮的花,也要考虑到这些植物是否能够自然再生,是否能给野生动物提供食物。
澎湃新闻:我国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什么误区?
解焱:建设湿地,要清楚这个地方的蓄水状况,包括冬夏水位。我们城市中有很多湖没必要挖很深,而应比较宽,这样夏季上游发暴水时,可以流入很宽的区域里覆盖湿地,同时能够蓄积地下水,其实这个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地下水缺失,而现在人工修建的湖在铺上隔水层后,实际上会大大减弱地下水的蓄水能力。如果能有意识的留出一些面积比较大的湿地,是可以增加地下水的。
所以,我想能不能在北京做一个实验,就是用农田来提升地下水,在下大雨的时候,上游来的水不把它排掉,而是用这些田地蓄水,也就是说夏天雨水多的时候,这些农田就让它淹没掉,不用沟渠把它引掉,那地下水一两年内就可以上来。
类似这样的方法能够对整个北京市的生态环境有所提升,所以能不能花几年时间用农业来换回生态?而且一年四季中除了雨季之外农田都能用。同时这个过程积累的有机物质使土地营养也非常丰富,所以总体来讲产量不一定下降,这样就可以减轻过度施肥对土壤的破坏。
有一个县,曾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穿过县域,他们却把河流弄直了。我跟他们讲,如果能够使河流恢复成天然的湿地,不是把它取直,会好得多。旁边的农田可以变成季节型的农田,也就是说:夏季的时候,它是一个沼泽湿地,进行一些美化修整之后,可以成为旅游的好去处;然后水低的时候,这个地方可以用来生产生态农业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使用农药化肥,价格可以卖得更高一些。
另外,当这些湿地的周边恢复得比较天然之后,它的地产价值可以大大提升,所以通过这种新的思路,这个县实际上完全可以把生态农业、湿地旅游和地产这方面的价值作为主要的经济收入。
当我跟他们谈这种理念的时候,他们也是感觉豁然开朗。怎么样利用经过土地的水,其实是有很多科学的道理在里面的,用好了,可以给自己的地区的人和政府带来非常多的效益。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