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30亿到1348元!人类基因组测序只用了31年

2021-06-04 22: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近日,华大基因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中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十万例罕见病患者全基因组测序计划采购项目”。该项目中标金额为人民币1348元/例,服务例数预计不低于十万例,总金额不低于1.35亿元。

公告称,该项目是华西医院计划通过全基因组检测和分析,整合临床诊疗信息,开发罕见病疑难病临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协助医生进行临床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关于1348元/例的价格,背后的意义绝不止于此!

基因测序造福病人

关于基因测序技术,曾有过一个颇为轰动的消息:2013年,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因家族遗传而担心有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进而做了基因检测,发现其BRCA基因突变,于是先行切除了双侧乳腺。2015年,她又切除了卵巢和输卵管,以避免患卵巢癌的风险。

虽然失去了乳腺、卵巢和输卵管,但可以避免自己像母亲一样,多年饱受乳腺癌的折磨,安吉丽娜·朱莉认为基因检测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但就是这样的基因检测技术,曾经是只有极少数权贵才能享有。据《纽约时报》报道,乔布斯的传记中写到,他曾经花费10万美元进行个人基因组测序。当时全世界只有20个人进行了基因测序。基于乔布斯的个人基因组,医生给出了相对精准的用药方案,让乔布斯至少多活了10年。

而如今,全基因组测序的价格已经降到普通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病人愿意接受全基因组测序。他们之中,有些是为了诊断自身的疑难杂症,有些是为了帮助靶向治疗,也有的是为下一代考虑,需要了解相关致病基因的遗传性。基因测序技术价格的降低,是广大病人的福音。“

基因测序技术在罕见病的诊断上,能起到拨云见日的关键作用。此次华大基因中标的项目,是利用全基因组测序的技术,找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帮助诊断和治疗罕见病。并且,该基因测序项目的罕见病样本量高达十万例,是前所未有的规模。

罕见病发病率极低,诊断相当困难。目前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近7000种,只有不到5%的罕见病有治疗方法。虽然罕见病单一病种发病率低,但因种类繁多,所以影响人数众多。而罕见病中,有八成是遗传病,约有一半在儿童期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寿命,给广大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深重的痛苦。

而基因测序能够帮助发现罕见病的致病基因,不仅有助于罕见病的精确诊断、减少缺陷儿的出生,更可以促进药物与治疗方法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临床意义。

花费100万美元的“生命天书”

1990年,号称生命科学领域的“登月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其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旨在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的30亿个碱基对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

当时,没人能准确测算人类基因组到底需要花多少钱才能测完,于是按1美元一对碱基的预算,“拍脑袋”决定总预算30亿美元。来自美、英、法、德、日和中国六国的2000多名科学家共同参与这一浩大工程,历时13年完成这一伟大计划。这意味着人类离“通过基因研究改善人类健康”的最终目标越走越近。

2007年5月31日,在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79岁的生日当天,他获得了一份花费超过百万美元的特殊的生日礼物——一张记载着自己全部基因序列的DVD光盘,从而成为世界第一份完全破译的“个人版”基因组图谱的拥有者。

这距离沃森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已过去54年。二人所建构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被认为是至今为止科学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他们也因这项重大突破获得诺贝尔奖。

当时为沃森提供的这项全基因组测序由美国“454生命科学公司“和贝勒医学院共同发起,仅测序就用了三个月,花费超过100万美元。而对沃森基因组测序的分析结果,在测序完成一年后,才在《自然》杂志上公布。

2007年时,X Prize基金会还曾公布一项悬赏:如果有人能在10天内测完100人的基因组,就能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

如今,基因测序的速度已飞速提升。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每天人工测序5000对碱基;21世纪初,自动测序仪每天可以测序10万对碱基;2011年时就已可测序250亿对碱基。曾耗时3个月的全基因组测序如今已减少到1天以内。

而随着测序速度的提升,成本也降低到曾经无法想象的地步。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公布的数据,2020年,人类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已由2007年时的100万美元,降低到现在的1000美元以下。

而华大基因此次1348元人民币/例的中标价更是证明,其在人类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控制方面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的地位。

公告中提到,华大基因参与该项目中标及后续实施,有助于推动基因科技支持临床科研的发展,助力维护罕见病患者的健康权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公司在行业及市场的领先地位。

见习记者:赵艺

编辑:王丽颖

责任编辑:毕丹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