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关于“腊八”和“腊八粥”,那些各式各样的传说
关于腊八节,有很多传说。传说较有影响的首推“佛祖成道纪念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便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有关“牧女乳糜救佛祖”的传说也具有较大的传播影响力:这个故事也与佛祖成道有关,在民间最被认可。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离开宫殿修行,但苦苦修行多年一无所获,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头脑,沐浴过后却因身体羸弱,无力爬回岸上。牧女苏耶妲(意为善生)将他拉上岸,并给他了一碗用米、粟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这一天恰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佛门弟子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东汉以来,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每年旧历腊月初八日各佛教寺院都用香谷和干果作成粥来供佛。《析律志》所载:“十二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红槽粥供佛”。而且佛教与民间生活密切结合,逐渐形成了腊八吃粥的习俗。如今,各个教寺和寺庙,几乎都在腊月初八施粥民间,可以看成是对这个习俗的传承。
民间还有个说法,与秦始皇倡导修筑万里长城有关,这样劳师动众的浩大工程,常常是民间传说最多的承载物。传说秦修长城时,民工常年吃住在工地,但官府不供给食粮,民工吃的粮食要靠家人送。有的人因家遥远或贫穷,粮食不能及时送到,有一年腊八这天,民工们断了粮,大家翻搜粮袋,将收集的豆、米等各种粮食会集到一起,熬了一锅粥吃了,但最终还是饿死了。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到腊八就吃腊八粥。这个故事有点悲壮。
2015年1月27日,上海玉佛寺,市民在现场领取腊八粥。 澎湃新闻记者 刘行喆 图当然,民间更有传说都是寓意要勤劳,反对奢靡,是“败家子”总得坐吃山空,这些传说也有积极意义。例如,传说有一个叫宝娃的人懒惰贪玩,而且生活奢侈,不久把父母留下的家产糟蹋完了。这年腊月初八,别人都开始准备年货,而他家却揭不开锅。妻子腊花愁得泪水涟涟,宝娃也羞愧难当。乡亲们闻讯,东家一碗米,西家一碗豆,送来了各种粮、菜。腊花将乡亲们送来的粮菜合到一起,熬了一锅粥,解决了一时的困难。从此,宝娃不仅勤奋劳动,而且生活节俭,很快富裕起来。为了让宝娃永远记住这个教训,腊花每年腊八就熬腊八粥。人们为了用宝娃的故事教育子女,也在这天吃腊八粥,渐成风俗。
与“宝娃悔过自新”传说异曲同工的还有一则民间故事:一张姓富翁,老来得子,对儿子万分溺爱,养成了儿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可是老两口刚过世,这小子便大肆挥霍败家,很快就变成了一个穷光蛋。腊八那天,快意寒冬,小张饥肠辘辘,把家里各处粮囤的囤底子扫了一遍,将扫出的各色粮豆煮了一锅粥,但粥未熬好,人已冻饿而亡。以后,人们便在腊八弄些杂粮杂豆熬粥吃,并赋予了腊八节故事新的含义: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俭来败由奢,凡事不可奢糜,不然连粥也喝不上。
按照我国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就是“腊月”的意思,古代中国,“腊”本是一种祭礼,称“大腊”。据说在商代,人们就每年用捕获的禽兽等猎物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具有非常隆重的规格。后来人们就将冬祀称为“腊祭”。因为“腊祭”在农历的十二月,于是十二月也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起初,腊日在腊月的那一天,并没有固定的日子,只是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那时的“腊日”还没有吃“腊八粥”,就将它作为祭祀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每到这一天,人们举行仪式来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是新春佳节的序幕。千万不要小瞧了腊八节,它实际上为传统春节拉开了序幕。每年的腊八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不仅仅是为了应景,主要是全家人都喜欢喝粥,腊八粥的材料尤其丰富,平时难得有这么多的材料凑到一起用来煮粥。这样煮出的粥,营养丰富、软糯幼滑、香浓可口,无论是孩子还是老人,都乐意享用。
腊八粥的种类极多,主要是根据贫富来决定。旧时,米粮店一进腊月就将芸豆、豌豆、小豆、豇豆、绿豆、小米、大米、高粱米等掺在一起出售,谓之杂豆米、腊八米。一般人家就将这种杂豆米加上小枣、栗子之类的干果,熬成粥之后再加上红、白糖,还有的加上玫瑰、木樨(腌桂花)等甜调料。民谣曰:“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还有民谣说,“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以冬祭为序曲,以腊八为标志,标志着华夏儿女传统大节春节的脚步渐行渐近了。
(本文作者仲富兰系民俗学家)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