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井一二三专栏:“贫困”的日本女性

新井一二三
2015-01-11 09:31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2014年初,日本的公共电视台NHK连续播出了两个纪录片:《看不见明天:越来越严重的年轻女性之贫困》和《调查报告:女性贫困——新连锁的冲击》,观众的反应特别强烈。据报道,目前日本有约300万未满35岁而年薪不到200万日元(相当于10.47万元人民币)的女性非正规工作者。在日本,年薪200万被视为陷入“贫困”状态,需要申请公家补贴的界线。

        如今全国到处都有的便利店以及快餐店,通年为附近居民提供着生活不可缺少的种种服务。然而,穿着制服、乍看开心工作的女店员,时薪都不到1000日元,也没有奖金、交通费、福利之类,即使每周工作40个小时都无法突破一年200万日元的界线。更糟糕的是,她们的工作没有升职、大幅度提薪的前景。

        直到二十世纪末,在日本家庭,挑大梁的是男性。他们的妻小出去当临时工,赚来的收入可以当零用钱花。然而,近年离婚率提高,带一两个孩子出来的女性,往往只找到临时工作。这样子,她们维持家计都不容易,很快会患上身心两方面的病。

        最受苦的是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一般得代替母亲做家务、照顾幼小的弟妹,上了高中就自己也做便利店、快餐店的临时工,以便付学费、手机费,并且交给母亲一点生活费。她们若要爬社会阶梯的话,非得读大专、大学不可。但是,日本的奖学金大部分都是借的,毕业以后需要还。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毕业时候背着的负债会达到五六百万日元。如果能找到高薪工作还还得了,要是只能找到比临时工好一点而已的工作,那么还债会需要20年,摆脱“贫困”谈何容易。

        NHK的节目引起注意,一个原因是第一次公开暴露了:日本有不少基层女性,把风月场所当作生活安全网。由于丈夫的家庭暴力等原因,带孩子离家出走的年轻母亲,如果因父母早离婚等理由不能投靠娘家的话,往往温饱成紧急问题。政府方面不是没有针对单亲家庭的福利制度,但是手续复杂,需要时间。反之,不少风化业者,为她们提供现有的宿舍、托儿所以及现金报酬。风月场所分几种,收入也不同,但都比便利店、快餐店强。问题在于卖笑行为始终严重损害人的自尊;为了找回跟金钱交换的自尊,她们马上去牛仔店喝酒到酩酊大醉,使得孩子缺少照顾,把自己的问题叫无辜的第二代继承。

        2013年,日本发生了一宗虐待孩子致死的案件,乃年轻母亲把两个孩子留在业者提供的宿舍里,自己出去跟不同的男人同居,还把自己玩耍的照片登在脸书上,导致孩子们活活饿死于垃圾泛滥的公寓单位里。舆论异口同声地谴责了不负责的母亲。可是,她小时候父母就离婚,为了弥补幼年自己失去的温暖,年纪轻轻就结婚生育,但同样年轻的丈夫靠不住,两个人都不够能力经营稳定的家庭。离婚以后能投靠的,只有要剥削她肉体的风化业者。尽管无疑是可恶的杀人犯,从不同角度来看,她也是受害者。日本夫妻离婚以后,别说赡养费,支付养育费的前夫也只有两成而已。

        目前充斥着日本书店排行榜的《最贫困单身母亲》、《最贫困女子》、《女性们的贫困》等书,有不少谈到贫困女性卖笑的问题。所以,我估计,这些书的陆续出版,不仅反映着广大社会对弱势族群的关注,而且有意无意地迎合读者的好奇心、猎奇心态。

        NHK节目揭开的“新连锁”是,过去几年为无家可归者提供低廉窝铺的网吧里,报道小组发现了有41岁的离婚母亲和19岁、14岁的女儿,共三个人分开躲在三个不同的单位,竞住了两年多的个案。长期住网吧,一天的费用低到1900日元,除了勉强能躺下来的空间外,有电脑、无限供应的汽水、能免费用的微波炉,以及投币可用的淋浴设备。所以,比起租房另付水、电、煤气、互联网等等费用,可说廉价,或至少省事。然而,把一天1900的费用乘以3个人再乘以30天的话,普通人会觉得:能付得起那么多,怎么不堂堂正正租房子经营母女三个人的小家庭呢?毕竟,母亲和大女儿天天从网吧去附近的便利店做临时工,赚来的钱只够付网吧的费用,至于伙食则基本上靠便利店废弃的盒饭、面包等,也往往吃不饱的。

        目前日本年轻女性的“贫困”被形容为“看不见”,因为连从网吧上班的19岁、表面上看来是够干净健康的女孩子,还穿着时装、化着淡妆的,一般人不会怀疑她已经无家可归好久了。但是,她14岁的妹妹则不同。妹妹已经许久没上学,天天在没有阳光的网吧单间里,整天都玩网络游戏。她日后成长为跟姐姐一样干净健康的女孩子,过正当生活的可能性该说低之又低了。

        另外,报道小组也发现:东京新宿、涩谷等闹区,晚上就会出现许多拉着小皮箱的年轻女孩。皮箱里装着她们的全财产,有的去网吧过夜,有的去招牌上写着“能充电”的咖啡厅过夜,有的等援助交际的机会。其中有正当家庭的女儿,在学校假期里来首都做建筑工人、餐馆服务员等一天两三份工作,以便存下学期的学费。但也有初中没毕业就离家出走专门卖笑的女孩子们,纷纷说能活到30岁就好了,因为年纪大了,恐怕没人要买自己了。她们都是日本贫困家庭的女儿,否则没有理由晚上拉着小皮箱走在大都会街头。

        回想30年前,我读大学的日子。那是“一亿总中流”的1980年代。大多同学们都是靠父母读完大学的。当年也有离婚家庭的孩子,升学率明显比较低。现在回想,她们受的苦,恐怕比我们中产的孩子多而深了。也许,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贫困”。可是,在如今的日本,个人的不幸被视为“自我责任”所致。NHK节目的很多观众都在网络上写感想道:可不是“自我责任”吗?后来出版的书籍版《女性贫困——新连锁的冲击》里,有个记者反驳道:她们的“贫困”,不仅是经济上的,而且是教育、咨询等多方面的。我更觉得:还有感情上的、自尊上的;各方面的需要都满足了以后,人才能够做最合理、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