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都人口演变史

2021-05-23 14: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一个寓意着幸福生活的地方,但目前生活在这里的人应该会体会到城市正变得越来越拥挤:马路越来越堵,地铁客流量庞大,入学问题凸显……目前,成都实际管理人口已超2100万,是当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近日,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人口成为了这段时间的热门话题。

成都人口未来会有哪些发展趋势?又会对这个城市的人未来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而要说清楚成都人口的真相,我们不妨先从历史的脉络中去寻找答案。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这是对四川发展有着分水岭意义的一年。

01 几度浮沉,成都的人口演变史

在此之前,占据了成都平原的古蜀国经历了从蚕丛、柏濩(灌)、鱼凫到杜宇、开明(各历数代)五代蜀王的更替。

古蜀先民生活图景,图据成都地铁

为了加强对蜀地的控制,秦国“移秦民万家实之”,中原血脉注入巴蜀,这样的移民“实蜀”政策一直延续到西汉晚期,长达300余年。

作为这场移民运动的中心,成都人口到西汉末年,达到7.6万户、约35万人,是仅次于长安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隋唐之际,中原军阀混战,而蜀中相对稳定富庶,大批北方人纷纷入蜀。据史书记载,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巴蜀人口猛增至69.4万户,约350万人。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诗圣杜甫等人皆选择到成都避乱。

唐玄宗幸蜀图

自宋之后的元明清三朝,四川都在改朝换代之际遭遇了人口锐减。

宋末元初,蜀中军民在反抗蒙古铁骑的近半个世纪中,四川人口损失超过95%。到公元1290年,整个四川的在籍人数仅有61万。

元末明初,因两湖一带战乱不断,大量湖广民众迁移到四川。至明朝建立后,朝廷制定条例开始了洪洞大移民,众多湖广百姓“奉旨入蜀”或自愿结伴迁入成都平原,人口在明末发展至310万。

明末清初,战乱四起,当数十年的动乱结束时,成都的人口存留比例仅在10%—20%之间。清政府稳定全国局势后,开始了对四川的移民,“招两湖两粤、闽黔之民实东西川,耕于野”,这便是17世纪著名的“湖广填四川”。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内,移民填满四川各个角落,并在嘉庆年间发展到2800万人。

“湖广填四川”移民路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政府机关、工厂、学校、军民大规模内迁,让成都城市人口呈持续高速增长趋势,整个四川成了抗战的大后方。

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线建设,大量工厂内迁,光成都东郊就先后聚集了253家中央、省、市属大中型企业。大批来自东北、上海等地的工程师、工人及家人一起来到成都,促成了成都人口的又一次大融合。

三线建设时期老照片,图据方志成华

02 成都的十年进击之旅

作为一座两千多年来城名未改、城址未迁的历史古城,成都保持政治、经济、文化持久繁荣的一大重要原因,就在于源源不断移居的人民。

改革开放后,从历史中走来的成都人口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1980年,成都户籍人口822.54万人,2019年则突破了1500万,达到1500.07万人,常住人口为1633万人。

成都近20年来人口变化图

根据DT财经联合联通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流入人口城市排名,成都排到第3位,超过了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显示了强劲的人才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至2020,深居中国西南腹地的成都还开启了自己的十年进击之路。

十年,成都GDP排名从全国第13名跃居到第7名。地铁则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爆炸式增长历程。截至2020年底,运营里程558公里,发展速度步入全球最快行列。

与各项数据一并飙涨的还有成都的面积,新增城建面积在十年内实现了翻番,成为除北京外全国第二个唱起了“六环之歌”的城市。

成都六环

虽城市各项指标及面积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在人口加速集聚的背景下,成都依然面临着土地超载的难题。

有数据统计,2014年,成都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就达到2万人/平方公里,远超很多人心目中最拥挤的日本东京。

人口增多,伴随的是交通越来越堵、雾霾等环境质量问题凸显、资源对产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2019年据相关媒体报道,成都的实际管理人口已达2100万。

为优化城市结构,为发展开辟新空间,成都选择了“跳出去”,东进跨越龙泉山。

2018年3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草案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延续千年的“两山夹一城”格局将变为“一山连两翼”。

根据规划,到2035年,成都常住人口规模将达到2300万,相当于在如今的基础上再增加约700万人,新区成为了新增人口的主要承载地。具体来看,东部新区人口规划为160万,天府新区规划人口为580万至630万,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成都”。

选择“东进”的成都,不仅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还拉近了与重庆的距离,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而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唱响成渝“双城记”的先手棋,近年来声势壮阔。

今年9月,全长459公里,串起了成都、德阳、眉山等城市的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也就是成都七环路就将全线通车。

在轨道交通方面,成都一方面优先利用现有轨道线网开行成德眉资公交化运营班列,扩大半小时通勤圈辐射范围。另一方面,将新增11条城际市域铁路,其中首条跨市的市域铁路资阳线已于去年11月27日正式开工。

有人曾预测,成都市的GDP是省内第二名绵阳近六倍,以成都为核心的都市圈可能也会像首尔、东京一样,容纳全省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常住人口。

03 人口变化趋势如何冲击成都房产未来?

人口变化将对我们未来生活具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房地产市场无疑是最受人关注的领域之一。

研判房地产市场有一条准则: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流动人口增加至3.76亿人。人口流向背后首要的动力是地区的经济活跃度,而医疗、教育、生活环境品质等因素也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选择。从流向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

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成都市常住人口一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有人预测或不用等到规划的2035年,2030年便将突破2300万。新流入人口源源不断,自然住房也有着持续不断的增长需求,房价的增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成都春熙路太古里

虽从长远来看,成都房价将进入稳步上升通道,但人口变化的最新趋势,包括家庭小型化和老龄化程度加深等特点也将对未来楼市产生深远影响。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户均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而家庭裂变和家庭小型化催生新的购房需求。天风证券分析称,以目前中国家庭户数测算,户均人口每下降0.1人,有望平均新增2000万套住房租购需求。

事实上,发达国家在其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家庭规模不断小型化的过程。美国1960年时的家庭户均规模是3.33人,至2014年则降至2.54人,而日本和韩国目前则分别是2.33人和2.73人。

而由于房价水平的差异,户均人口减少对不同城市的影响不一,三四线城市因购房门槛低,所以还是会以12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为主,而包括成都在内的一二线城市由于房价相对较高,户均人口变少则会推动小户型的走俏。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较2010年上升5.44%,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由此可见,未来对于养老住房的需求将会逐步攀升,目前已有不少房企正在积极布局。

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图

根据《2021中国养老与康养产业发展报告》披露,在主板上市的公司中,目前涉及养老产业有82家,其中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公司32家,占比高达39%。

对于成都市场而言,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与家庭小型化,低总价的小户型能满足大多数年轻人“自己住”的愿望,而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对养老地产的需求将变得更为迫切。因此,适小与适老或将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重点发展方向。

成都夜景

总而言之,作为从上千年历史中走出来的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大背景下,城市地位不断进阶。再加上其拥有房价收入比在全国主要城市中较低等竞争优势,这都将推动它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人口的吸引力。不过,随着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它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冲击和影响也值得我们好好关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