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媒:微博如何推动中国地方治理
【编者按】
本文获得两位作者书面授权,由澎湃新闻独家刊载中文版,中文版经作者本人审定,有删节。
我们在《中国情报》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关注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政府是如何使用微博改善地方治理平息社会争论的?”为了寻找答案,我们对一个市政府官方微博进行了案例研究,得出结论如下:短期来看,官方微博既不是领导改革的破城槌,也不是会引发疫情的病毒。它如同试验场,地方政府在其中不断摸索、检验与公众的互动相处之道。而在地方政府努力改善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官方微博不仅仅扮演着服务供应商的角色。而且也提供个性化服务、开展国家监督能力的不断提升,地方政府某些职能也正渐渐从服务供应商转变为“服务预测者”。
“占领微博阵地”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估计,中国至去年年底已有2.78亿微博博主。新浪公司在2009年8月正式开始运营自己的新浪微博。由腾讯、网易及搜狐开发的类似微博平台随之涌现。就连政府媒体《人民日报》也推出了微博。很快地,微博成为了中国线上公共生活的中心。
中宣部副部长王晨鼓励地方宣传部门要“占领微博阵地”。得到上级指示,地方政府纷纷将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管理”方式纳入他们的行政管理中。中国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称,截至2013年8月,已有17.6万政府官方微博账号遍布各种平台。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微博账户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由公安机关及官员进行维护的。政府微博的第二大梯队来自于市政府这样的行政主体(比如“北京发布”)。这些微博账户都致力于为决策征求民意,获取社会新闻,与用户互动。
政府微博如同“试验场”
政府曾开展过电子政务,官方微博则是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延伸。总的来说,不论是电子政务还是微博,都是为了了解、引导公众观点,并为提升地方管理提供高效服务。政务微博很多力求植根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地方信息,回复用户提问以及吸引百姓关注。然而,不同于有着明确指导方针、人员及预算的常规部门,政府官方微博属于“试验部门”,常常是试验性的半制度化运行,因此地方政府可以有各自的理解与创新。实际上,像北京、成都、南京和上海,这些城市的地方微博迥异,反映出各地独一无二的行政架构、地域文化、历史和关注焦点。
一个官方微博远不是表面上看到这么简单。把关地方电子政务的政府官员努力运用官方微博来推动不同部门的后台整合。
采用政府微博的原因也可谓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各市视微博为公众发表观点、监督政府工作的有力媒介。
我们所研究的市级宣传部门运作着一个相当成功的政府官方微博,吸引着数百万人关注,平均每天会有20条帖子。它采用的是一种很亲切友好的口吻以及高效的方法,承诺在工作日一小时内回复用户投诉。它的页面包含很多有用的小贴士(比如说天气、交通、健康、美食及安全),还有许多充满人情味的温馨故事。工作人员还发展出一种“早晚帖”的模式,在每天工作的开始和结尾为当地百姓送上问候。在春节前夕,也就是一年中客运最为繁忙的时候,它还详细说明了中国高速列车分类系统:“标签以G或C开头的列车时速高达300千米;以D开头的列车时速则达142千米;而那些以K开头的列车速度为120千米/时。你通常乘坐的列车究竟有多快呢?”总的来说,很多微博应时应景,不但有用,还很人性化。
从提供服务到预测服务
除了提供服务外,政府官方微博发展的一大新趋势就是向预测式服务和舆情监测转型。在电子政务网上,政府和公民在网络上的活动是一种“数据替身”,它们代表着线下实实在在的人。线上互动的记录会被政府保留,或者是由与政府合作、对这个商业平台进行管理的代理商保留。正如大卫·莱昂提出的“功能渐变”——技术或系统的运用逐渐扩展,以至于超出了初衷——无疑可以把事后提供服务的功能转变为事前服务预测或监测。
分析政府微博用户所产生的大量数据,可以预测公民的需求,并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与我们交谈的市政府微博管理员们对其前景了然于胸:“当一个人与政府开展业务或互动时,就会产生相关数据。这些将不断累积并被储藏在档案中。比如说你结婚了,那么我可能就会建议你申请准生证,因为你准备生孩子了,对吧?”根据我们对地方政府微博管理员的采访,他们意识到了微博数据的潜在作用可以用于服务预测。中国学者和管理者把这看成“智慧政府”的象征。
我们所研究的市政府的初衷是构架有别于商业化微博平台由政府运作的微博平台。这个想法后来被废弃,他们决定依托中国两大微博服务供应商即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进行运作。这种方法的裨益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无需在硬件和软件上投入资源,就能大大提高效率,拓宽政府与广大用户群的交流互动渠道。然而,依托供应商也限制了政府对于用户数据的控制,那些数据目前则由供应商更为高效地存档、运用及分析。
我们研究中所调查的市政府并不拥有特权获得用户数据。在当今的法律体系下,它也无法通过任何正规途径要求获得用户数据。另外,政府微博由私营微博服务供应商认证,而之前民众与当地政府的互动多在电子政务网站上。这就标志着商业主体在地方管理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长远角度评价中国微博的潜在影响,就会有这样一个问题:这样的试验部门是否会成为改变的机制呢?就这一重要问题,我们采访的一位微博管理员评论道:“我相信,如果微博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受欢迎程度,那么更多的组织将会构建起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并开始思考微博相关的新型工作途径。”
编译:蒋怡颖,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为此次报道活动提供帮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