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香港是窗口,新加坡是桥梁,上海将是什么?

刘宏
2014-07-30 21:53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编者按:

        7月5日于上海召开、由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改革论坛2014”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宏,系统介绍了新加坡的发展经验,从引进高端人才、产业升级创新和花园城市等三方面,为中国城市提供了非常有意思的参考。

        说到引进高端人才,恰好今天有一项重要的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意味着城乡居民身份壁垒渐次消除,即使还有作为过渡的居住证制度,未来也还是会逐渐向公共服务均等化方向发展。

        不难想到,中国的城市无法如城市国家新加坡那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体系,以身份差异去吸引高端人才永久居留。这的确是个难题,但中国的城市政府从来都不缺乏各种扶持手段。只是,对人才及产业的长久居留而言,宜居环境、先进制度、良好的公共服务等方面,显得更为重要。这些正是差距所在。

        以下是刘宏院长的报告,澎湃新闻根据速记进行了编辑整理。

作为一个小国,没有任何自然资源,没有任何国内市场,新加坡从1965年独立到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称赞的。 IC资料

        

        香港、新加坡、上海这三个地方里,新加坡的面积最小,只有71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也是最大的。从GDP总值来讲,上海是最大的,但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讲,新加坡是34万人民币,上海是9万人民币,香港是23万人民币。在人均GDP上,新加坡也在最前面。但从人均GDP没法完全看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还要有其他一系列指标。

        在一些国际机构近几年做的一些排名中,包括全球最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等几个排名,新加坡跟香港都排在上海前面。当然,有些指标上海排在前面,如国际学生的数学知识方面,上海排在第一。另外,也不是排在第一的都好,在今年的排名里,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最高的国家,新加坡排在第一。这表明排名是相对的,但比较重要的排名,如生活质量排名,新加坡亚洲排第1,全世界排第25,上海排在全世界第98。

        作为一个小国,没有任何自然资源,没有任何国内市场,新加坡从1965年独立到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称赞的。怎样理解新加坡的成功?

        把新加坡放在一个广域的亚太地区的空间,以新加坡作为中心,在7小时内,可以到达亚太地区所有主要城市。这个区域的人口有37亿,超过全世界人口的一半,国民生产总值有20兆亿,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速的地区。理解新加坡,要超越把新加坡仅作为一个国家来看,而要把它看作迅速发展的亚洲区域里非常具有活力的经济体。

高端人才战略

        我们来说高端人才战略。新加坡国民生育率逐年下降,生育率只有1.2,远低于人口替代率的2.1。但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人口在持续增长,这是因为新加坡在过去20年里引进大量外国人口。外国人口分两类,我们叫双轨制。一种是劳工,从事建筑业、劳力行业,这部分人在新加坡只是短期工作,不能申请永久居民,更不能申请公民,也不能把家属带到新加坡。另一种是高技术人才、专业人士,我们叫做高端人才。

        新加坡对高端人才的概念有具体界定,强调对新加坡社会、经济、科技、教育能带来积极贡献的人才。新加坡非常明确地把高端人才政策作为国家战略推行。李光耀讲的一句话,至今还作为新加坡国家指导思想。他讲到,高端人才的引进战略决定着新加坡的未来。当然,这个政策在1965年独立之后到今天,也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我这里想强调,这种演变跟新加坡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相联系,现在的重点要发展知识经济,这种知识经济需要高技术人才。这是总的趋势。

        在这个理念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这里强调对中国也特别有启示意义的一点:在引进人才过程中,新加坡特别注重政府跟市场的有机结合。不是政府包办一切,政府扮演领导作用,同时在市场跟民间的积极参与方面,有不同类型的机制,或是总体报告,或是委员会。这样,就构成了人才引进总的体系。

        在这个体系里,新加坡注重透明性、程序性、公开性。比如联席机制,新加坡人力部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成立的一个机构,在上海也有办事处,你要到新加坡工作,需要哪些步骤和文件,申请工作签证大概要多长时间等,每个步骤都非常具体明确地列出来。跨国找工作本来是比较困难的事,这就把困难最大程度地减少了。

        中国也在逐渐成为一个移民输入国。在这一变化背景下,我们应制定怎样的技术移民政策?新加坡的做法值得借鉴和参考,包括根据市场价值、自身教育背景、技能等,对人才进行不同分类,看情况做调整,通过永久居民或公民身份等一系列鼓励政策让新加坡需要的人才长久留在新加坡。经过这一系列政策,90年代后,新加坡劳动力的人口总量在增加,劳动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日益增加,从96年的38.5%增加到了今天的64%。技术人才、高端人才,成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更上一个台阶非常重要的基础。

        这也带来一些问题。新加坡对外来人才和劳动力的依赖性大幅增强。今天新加坡的540万总人口里,并非新加坡公民的外国人占了36%。这是相当大的比重,可能造成一些负面的社会问题。

        长远来讲,这个政策要做一些微调。但新加坡总的理念是要建立一个全球人才制度,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总体发展方向不会改变。为了进一步推动人才战略,宏观环境也做了很多改变和调整。

产业升级:以生物医药为例

        第二个战略是新加坡的产业升级、产业创新。从1965年独立到现在,半个世纪里,新加坡经历了几个不同发展阶段。从早期出口导向的工业化,到现在强调现代服务业,强调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型发展模式,是新加坡经济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这也是上海在发展的行业,即生物医药业。

        论医药公司数量,新加坡有95家,中国有7500家,大概是新加坡的80倍,但从产生的专利数讲,新加坡是3068件,中国是9300件,中国只有新加坡的3倍。再看研发支出,新加坡在这一领域的研发支出是769亿美元,日本是1518亿美元,而中国是1600亿美元,跟医药公司数量远不匹配。这就体现出,我们的生物医药业发展,虽然数量上很快,但核心竞争力还有一定差距。

        新加坡之所以把生物医药业作为新兴产业,是建立在一系列考量上做出的决定。医药公司最关注的问题是知识产权,新加坡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全球竞争力都在亚洲名列前茅;新加坡还一再强调,通过新加坡可以进入广泛的世界市场,因为有一系列的FDA自由贸易协定等。新加坡2000年确定把生物医药业作为重点,理念跟目标非常明确,要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亚洲生物医药中心。整个流程也非常清楚,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性研究,到生产的领域,区域的总部,再进一步发展到医疗保健领域。

        为达到这个目标,实际采取三管齐下的措施。第一,基础设施投入,投入三四十亿新币,建立一个新的医药园区,特点是把工作、生活和娱乐融为一体,营造家园式的社区。第二,吸引国际500强公司在新加坡落户。第三,吸引全世界生物医药业的一流科研人才。以此,在人才资本、知识资本、产业资本等方面进行有机协调。要培养博士,不仅需要知识资本或从实验室转化到市场的能力,还必须要有产业资本,因此在设计阶段,就把这几个部门的协调作为一个总体来考虑。生物医药业第一个阶段发展什么,第二个阶段发展什么,有非常明确的理念,按照这些来开展工作。

        它注重人力资本,吸引全世界最高端的生物医药业的科学家到新加坡工作。在小小的工业园区里,有3600多个来自50多个国家的科研和研发人员。以热带疾病研究所为例,研究员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在南洋理工大学,教师与科研人员一半以上来自新加坡之外。因为这一系列措施,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生物医药业的发展非常迅速。2000年在国民经济总值还不占大的比重,到今天已超过5%。特别是其对制造业附加值带来非常大的贡献。

        国内对此也很关注。几年前,习近平作为国家副主席到新加坡访问,行程只有2天时间,他专门用了接近半天的时间考察这个园区。新加坡的一些模式,现在在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也被采用。

花园中的城市

        第三个策略,我们说说“花园中的城市”理念。讲到新加坡,常用到“城市花园”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独立建国后李光耀提出来的。新加坡在东南亚,相比其他国家,怎样才能有竞争力?他说,要在第三世界的环境里建立一个第一世界的绿洲。花园城市的理念60年代提出之后,新加坡主要将它用在比较熟悉的方面,如道路绿化、公园建设等。到了2008年,新加坡制定了《新加坡2008年的宏观规划》,理念进一步提升,建立“花园中的城市”,过去花园只是点缀,但今天要让花园成为城市轮廓,把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工作环境融为一体,这是现在还在持续中的理念。这个理念里,也包括很多绿色经济的理念,如怎样减少能耗等。

        其实施不仅是制定一个计划,而是从宏观的规划到执行,再到执行之后怎样保证计划跟当初一致。

        这个理念怎么体现在工作、生活跟娱乐方面呢?简单举三方面例子。

        第一是滨海湾。这里是新加坡地标性建筑金沙赌场。这个建筑把工作、生活、娱乐融为一体。为实现这个目标,这里成为混合功能发展区,从交通做起,不管地上交通,还是地下走廊,都有一整套设计。从建筑方面,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比普通的建筑标准高出30%,同时在雨水收集,废水的回收,空间绿化等一系列问题上,有一整套理念来做。在环境方面,为适应这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包括人行道的设计,要根据风向,便于空气跟风向的流通,不管是地上还是地下。

        另外是居住的案例。榜鹅新镇组屋,是政府盖的房子,一般环境都很不错。新的生态组屋,建筑上有一系列创新,包括垂直绿化、水循环利用、废气物质回收、太阳能等方面,都围绕“花园中的城市”理念营建。

        最后一个案例是工作空间。清洁技术园区是一个新的园区,在南洋理工大学边上,其整个目标是要通过绿色建筑、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把这些低能耗、低排放,把实验成功的技术引向国际市场。

        新加坡特别关注具体操作方面。操作从建筑开始,包括绿色建筑,怎样采光,怎样通过自然降温。因为采取了一系列方式,虽说新加坡是热带国家,但这些建筑里不需要空调。绿色的科技不仅促进环保发展,也给新加坡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所以对整个社会经济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岛方面,新加坡也采取一系列创新措施。2006年开始,新加坡做了“智慧国2015”计划。智慧岛理念下,有好几个层次,城市基础设施,水、电、交通、电信等,是最基础的层次。第二,是建立在整合的通信基础上的共享网络,包括公共安全网络。第三,公共部门跟私营部门,都参与了共享网络建立、数据的处理应用。最后两方面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运用于服务民众,如电子政府、医疗保健,通过手机软件达到终端用户。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体框架方面,政府起了主要作用,但在每个层面,它都把市场私营引入这一体系中。

对上海的启示意义

        新加坡的发展对于上海有哪些启示意义?首先想讲的是,这两个地方很不一样,新加坡是一个国家,上海是一个城市。从人数上讲,新加坡现在是500多万人,上海有2000多万人口,这是很不一样的环境。政治制度也不一样。但理念、实践、经验还有可以交流的地方,新加坡也有很多要向上海学习的地方,透过新加坡、香港的窗口怎么来看上海的未来,这里强调几点启示。

        人才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从2007年开始,把人才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推动。在上海层面来讲,人才战略是决定整个社会、整个经济发展的未来。但这是系统工程,并不是人事部门或组织部门制定一系列政策之后,就能发挥作用,要跟其他领域结合,包括产业创新转型。上海现在正在进入这个阶段。另外,人才去一个地方,要考虑居住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新加坡创新战略,与这三者是密不可分、互为因果的。

        如果跟国际大都市做一个比较,在几个指标上,上海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第一是国际人口数量比重,第二是质量。

        我们的人才战略怎么做,可能有几方面要考虑。目前上海人才市场,有几方面状况。第一,一些现有的人才不符合需求,怎样来做调整,配合新的经济产业升级,让他们得到职业转变。第二,某些领域人才不足,需通过专门教育培训加以培育。对于高技术人才、国际化人才的缺口,我们要有一系列政策、措施、环境,对这些人才进行引进,这需要完善引进的模式、政策等。最后,上海有很多人才,是海外的留学生或新移民,那么该如何进行一些配套政策,吸引人才回到上海。

        做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均衡,实现人才引进国际竞争跟国际交流得兼,这既需要宏观法制环境和微观人才环境,同时也要建立海外人才的聚集长效机制。这几年我跟国家一些部委,包括人事部、国务院侨办、广东省政府做了人才方面的咨询跟调研,我发现我们人才政策很重要的不足的地方在于,虽然重视程度非常高,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但不应该把人才引进做成运动式的工作,而是要让人才引进的机制措施常态化、细水长流,这是很重要的。

        最后一点,怎样在市场里跟政府保持高效协调,这其实也非常重要。

        最后回答上海是什么,我用的概念是“网络上海”。网络的意义不仅仅是经济关系,经济联系跟通讯技术,还有很重要的就是人才,不仅仅是聚集全国的人才,而是聚集亚洲的人才,在这个过程里,对周边区域和周边国家有辐射和联动效应。

        [报告者系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王昀根据录音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