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磅!《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印发,这些与马鞍山有关!
最新消息!
跻身都市圈同城化片区!
一大批“马鞍山元素”
纳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发布会现场 来源:安徽日报
4月16日上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上,备受关注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正式向社会公布。
作为都市圈首批成员城市之一,重磅利好的“落地”,不仅让始终坚持以融入南京都市圈为主攻方向的马鞍山站上了发展“新风口”,同时也为马鞍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最新的“国家牌”。
记者梳理发现,在3万余字的《规划》中,从空间格局到基础设施,从产业分工协作到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一大批“马鞍山元素”纷纷纳入其中。
马鞍山市跻身
都市圈同城化片区
《规划》明确,南京都市圈将坚持极核带动、同城先行、轴带辐射、多点支撑,因势利导、前瞻布局 “一极两区四带多组团”的都市圈空间格局。其中,“两区”为宁镇扬和宁马滁两个同城化片区,通过加快同城共建,成为我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示范区域。
一极两区四带多组团
一极。发挥南京我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提升城市创新、产业支撑、资源组织、融通辐射和服务保障能力,强化辐射服务功能,引领都市圈更高质量同城化发展。
两区。指宁镇扬和宁马滁两个同城化片区。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卡通为着力点,打破行政壁垒,强化基础设施、创新创业、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同城共建,成为我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示范区域。
四带。指以南京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的沪宁合、沿江、宁淮宣、宁杭滁四条发展带。其中,沪宁合创新服务中枢发展带,依托沿线中心城市密布和创新资源密集优势,不断提升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能力,强化区域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引擎作用。沿江绿色智造发展带,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南京、马鞍山、芜湖等沿江港产城资源统筹与合作发展,推动沿江产业布局优化、绿色转型和高效发展。宁淮宣和宁杭滁生态经济发展带,推动淮安、宣城及金坛、溧阳等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打造美丽中国样板区。
多组团。指县城、重点镇。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县城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强化重点镇的人口吸引力,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城市周边城镇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功能配套,逐步发展成为卫星城。建设一批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等专业镇。
《规划》将我市纳入都市圈同城化片区,无疑将会大大提速宁马同城化发展进程,让宁马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
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写入《规划》
都市圈发展,交通先行。《规划》提出,要共同打造“畅达都市圈”,都市圈轨道交通基本成网,南京与各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
记者注意到,我市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纷纷写入《规划》,包括巢马城际铁路、宁马城际铁路、扬镇宁马城际镇江至马鞍山段、宁芜高速扩容改造等。
同时,积极推进宁和城际二期、马鞍山龙山路、九华路、湖北路、慈湖等过江通道的研究论证,为我市宁和市域(郊)铁路等重大项目提供了上位规划依据。
此外,《规划》还明确提出建设途径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和滁州等五市的“都市圈高速环线”。推动开通城际公交,全面推行联网售票一网通和交通一卡通。
规划建设宁马等合作产业园
产业创新一体化,是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抓手。《规划》提出,要联合打造“创新都市圈”和科创共同体,共建产业创新中心,探索建立“研发在南京,生产在周边”的合作机制。同时,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和特色化发展,规划建设宁马等合作产业园,推动产业分工协作发展。
推动省际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是都市圈发展“大棋局”中的“先手棋”。《规划》提出,要推进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建立规划管理、土地管理、重大项目管理、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一体化机制。
同时,联合打造一批产城融合、生态绿色的重大功能性合作平台,推动南京、马鞍山等市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加强联动,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与战新产业,探索共建合作园区,推动产业转移转型发展。
引导支持南京教育医疗资源
向都市圈城市转移
《规划》明确,要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服务资源一卡通共享,推动优质公共服务一体化、连锁化供给。
其中提到,要推动建立区域和跨区域教育集团、学校联盟,建立都市圈职业教育联盟,引导名校在都市圈内开办分校;要推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统筹规划建设运营和向都市圈居民平等开放,推行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在区域内探索实行互认互贷。
此外,《规划》还提出,要引导和支持南京中心城区高等教育、优质医疗等资源适度有序向新城新区和都市圈范围内其他城市转移。
同城化,
让我们连得更近、融得更紧,
让我们共享一体化红利。
这样的都市圈,
你期待吗?
来源:马鞍山日报
原标题:《重磅!《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印发,这些与马鞍山有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