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防范被拐、性侵等事件,代表建议将安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

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2021-03-03 23:16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近年来,被拐、性侵、家暴、溺水、火灾、坠楼、触电等危害儿童安全事件不断发生,青少年安全教育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

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处获悉,今年她将向大会提交《关于青少年安全防范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

张宝艳在这份建议中指出,出现儿童安全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儿童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大多数中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实际安全技能欠缺,再加上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易受不良行为影响,对自己平时有危险的行为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还有很多学生在危险发生的时候表现得惊惶失措,根本不知道如何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进行自我保护和逃生,因而造成了极其惨痛的悲剧后果。

二是学校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老师的考评标准主要是参考学生考试成绩,这让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教学工作上,很少拿出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部分学校的安全教育体现在教育工作者的口头讲述上,部分地方教师没有参加过专门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

三是家长对孩子的监护教育不够。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通过口头讲解或者以身示范的方式,及时给孩子传播安全知识,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意识,在遇到危险时能正确处理。但由于我国缺少系统的安全防范教育,很多家长不掌握这方面的系统知识,所以,也无法对各方面危险考虑的全面,在监护方面也有缺失。

张宝艳认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事关国家民族未来,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人安全防范教育还缺乏全国性、制度性、系统性安排。

为此,张宝艳建议,将青少年安全防范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常态化教学,列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在广泛参考各地教育部门、公益组织实践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组,尽快研究出台全国性、权威性的儿童安全防范教材,在青少年当中全面的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对于已经发生的被拐、性侵、家暴等刑事案件,她认为,要引入社会力量,对被侵害学生提供法律援助之外必要的心理治疗。

最后,张宝艳表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刻不容缓。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观念,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高学校安全防护能力与水平。加强法制教育、心理健康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并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情实景的模拟逃生、模拟自我救护等方面的演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