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除地理要冲的诅咒外,为何提格雷地区与厄立特里亚势同水火?

2020-12-21 13: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中年维特 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759-埃塞与厄特

作者:中年维特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埃塞俄比亚内战逐渐进入尾声,然而战争带来的重重矛盾与疑云却没有因此消失,反而因为针锋相对的舆论战而变的更加复杂。

特别是提格雷地方武装声称厄立特里亚军队对提格雷地区发起了大规模掠夺,美国也有官员声称有卫星图像、截获通讯证明厄立特里亚介入提格雷局势。第三方参与争端的传闻为地区局势的紧张度火上浇油。

埃塞俄比亚、提格雷州与厄立特里亚▼

消息的真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同是提格雷尼亚民族为主体的提格雷地区与厄立特里亚势同水火的关系已经被世人了解了。那么这一切何以至此呢?

地理要冲的诅咒

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下文简称埃塞)在地缘上具有高度相关性,贯穿埃塞领土的东非大裂谷同样延申至厄立特里亚。埃塞的领土主要组成部分是埃塞俄比亚高原,然而这一高原并非只属于如今的埃塞一国,它同样是厄立特里亚领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埃塞俄比亚高原不止在埃塞俄比亚

(图片:AridOcean/ shutterstock)▼

厄立特里亚(下文简称厄特)全国主要由四个地理区域组成,中部地区以高原为主体,这一高原便是埃塞俄比亚高原的一部分,海拔在1800-3000米之间。中部地区向西是海拔1000米左右的西部丘陵地带,向东则海拔迅速下降,过渡到海拔500米以上的东部低地和500米以下的沿海平原。除了陆地部分,红海上还分布着属于厄特的零星岛屿。

厄立特里亚国内的几大区域

(图片:AridOcean/ shutterstock)▼

厄立特里亚位于北纬12°-18°之间,纬度如此之低意味着每年要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带来高温和极高的蒸发量。加之厄立特里亚全国大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所以沿海平原也并非肥沃的土地,而只是红海沿岸一片漫长的荒漠。

一大片沿海沙漠

再向南就是热带草原气候区了

(图片:Anton Balazh / shutterstock)▼

该国的中部高原因较高的海拔带来的宝贵的降水,全国较为宜居的土地也集中在这一代,包括首都阿斯马拉。全国的农业区与集中于中部高原的山间河谷,这一片高原农业区从沿海沙漠的边缘向南一直延伸到整个埃塞俄比亚。

首都阿斯马拉周边的城镇与农田

相比沿海荒漠,内陆山谷地带要富饶得多

(图片:google map)▼

南北向的红海颇为狭窄,其南端最窄处为曼德海峡,厄立特里亚临近海峡,沿海又有众多岛屿可作为中转站,这里自古便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与阿拉伯半岛的连接点,古代南阿拉伯民族、犹太人、东非民族在此往来互通。

而提格雷语与提格雷尼亚语本身都属于闪米特语族,佐证了传说、宗教典籍中关于古代埃塞俄比亚高原上主体民族有阿拉伯半岛背景的记录。

中国人对河流的连接作用已经非常熟悉

但海峡也可以是桥梁

尤其是当两边环境接近且贸易价值很高的地区

海峡既是沟通的桥梁,也是认同的纽带▼

正因如此,埃塞俄比亚早期文明,不论耶哈或阿克苏姆王国,最重要的领土范围往往是厄立特里亚与提格雷地区。换言之,这两个今天的边缘地区反而更像是埃塞正统。

阿克苏姆王国鼎盛时期自称“万王之王”

而其王国首都阿克苏姆城

也位于现埃塞俄比亚的提格雷地区

(底图:AridOcean/ shutterstock)▼

古代流传下来的传说往往会过分渲染古国的文明、强盛,其实古代埃塞政权的国家能力普遍较弱,文化影响力也有限。从事实上看,古代埃塞居于统治地位的民族既不能拒后来的游牧民族于国门之外,也不能将之彻底同化。

对于历史悠久的古代埃塞,大家争相溯源

但物是人非,如今的民族也是多重混血之后的结果

(图片:RudiErnst/shutterstock)▼

主体民族本身反而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发生了严重分化,大致可以分为β犹太人、提格雷尼亚人、提格雷人、阿姆哈拉人几类,而每个细分民族内部也是碎片化的,各种方言的可理解性普遍低于一半。

β犹太人又称埃塞俄比亚犹太人

意为 “流亡者”或“陌生人”

目前以色列有近8万犹太人都出生于埃塞俄比亚

(图片:SeeSaw GmbH)▼

随着其他文明先后崛起,外来文明的影响不断加剧,交通便利也意味着容易遭到入侵,先是在7世纪时伊斯兰教开始在此处传播,后来葡萄牙和奥斯曼势力也试图染指。原本埃塞俄比亚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与内陆高原地区差异越来越大。1890年厄特又被意大利强占,彻底脱离埃塞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

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的关系越来越远已经成为无法挽回的现实。

19世纪后期欧洲列强掀起了瓜分非洲的浪潮

意大利则选择了挑战埃塞帝国,但在多加力之战中大败

而后疯狂进攻,才得以在厄立特里亚建立殖民地

(图片:Michele Cammarano / Wikipedia)▼

埃塞俄比亚成了殖民时代东非硕果仅存的独立国家

但这也导致高原周边的沿海地带(包括厄立特里亚)

都被欧洲列强瓜分

由此导致的割裂一直延续到今天▼

兄弟阋(xì)墙

二战后,在解决意大利殖民地问题时,埃塞俄比亚皇帝希望可以吞并厄特,但是厄立特里亚人对此热情不高,希望发起公投决定是否合并。

谁也不想受制于人啊!

(厄立特里亚儿童画国家形状庆祝独立日)

(图片:Dhalle / shutterstock)▼

然而战后英美在非洲起到支配地位,埃塞因在二战期间顽强抵抗意大利入侵而得到英美优待,所以在他们的干预下,公投没有举行,厄特和埃塞组成了松散的联邦。不过前者自治程度很高,拥有独立的行政与司法体制,联邦只控制国防、外交、交通和金融。

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联邦

即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

此时埃塞俄比亚帝国依旧是一个陈旧的封建国家,皇帝主导下的现代化改革带来的红利被贵族瓜分殆尽,政治体制低效且僵化,无力应对民族觉醒、左翼思潮带来的挑战。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对厄特这样新并入领土的治理自然更不理想。

虽然塞拉西对意大利进行了顽强抵抗

但终究还是没抵过内叛外攻,开始了流落生涯

但好歹是一国之主,英美还是给予了一定支持

(塞拉西在美国昆西号巡洋舰上 图片:Wikipedia)▼

同时,作为封建国家,君主的好坏同样会对国家兴衰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海尔·塞拉西一世出身阿姆哈拉贵族家庭。他缺少超越族群的胸怀和宽仁,1958年提格雷地区发生饥荒后,他不但拒绝赈济还试图封锁消息,这种操作激发了提格雷地区的反抗意志。

1958年,饥荒让提格雷地区失去约10万人

1972年开始的饥荒又导致了大量人口丧生

其中大部分是提格雷人

而皇帝不知国民疾苦,还被曝出用生肉喂狮子的丑闻

(图片:https://www.pinterest.com/)▼

更大的问题出在厄立特里亚。联邦成立以来这里一直自视为独立国家,厄特的一部分穆斯林精英还组建了一个谋求独立的左翼政党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ELF)。

发展到1961年,厄解阵选择进入西部丘陵的穆斯林集中区打游击,此时作为厄特人口另一半的基督徒因为不希望被异教徒统治所以参与热情有限。

此时的埃塞处在塞拉西政权时期

作为联邦一部分的厄特并不能明目张胆搞独立

厄解阵最初还是在邻国苏丹建立的地下组织▼

如果此时埃塞政府能利用厄立特里亚的内部分歧,也许还有维护统一的希望。但是埃塞政府显然对自己的铁腕过于自信,皇帝解散了厄立特里亚议会,军队平叛过程中军纪也极差,发生了不少烧杀抢掠的事件,导致基督徒特别是当地受过教育、曾被纳入到意大利殖民体系的精英阶层纷纷加入厄解阵。

尽管之后因成员之间分歧过大,厄解阵中分裂出了厄人阵,但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的矛盾爆发已经不可避免。

厄人阵是极左翼的武装马克思主义群体

致力于厄立特里亚的独立,也确实成功了

(厄人阵前期的执行委员会成员 图片:Wikipedia)▼

持续30余年的厄立特里亚独立战争就此开始,即使埃塞政权更迭,战争也未能结束。

厄特分离主义组织为了减轻压力,偷偷支持埃塞俄比亚内部的反对势力,日后将主政厄特的厄人阵在其中出力最多。而他们的“学生”中发展最快的,便是日后将作为领导力量,再次推翻埃塞政府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

推翻旧政府,执政多年,支持者众多

但主要的还是提格雷人

(图片:@tplf.officia / Facebook)▼

这一阶段,提人阵甚至是在厄特分离主义组织的庇护下成长起来的,二者与埃塞其他革命力量一起推翻了亲苏政权。然而,当提人阵主政埃塞后,自然也就站在了埃塞统治者的角度看问题,在边界问题上与厄人阵控制下的厄立特里亚无法达成一致。

塞拉西政权被德尔格推翻之后,埃塞进入共产主共和国时代

孟吉斯图(最左)也开始了长达了14年的独裁统治

1991年被推翻,是民众对其长期暴行的反抗

也是厄人阵和提人阵实力壮大的结果

(图片:Bundesarchiv / wikipedia )▼

特别是厄特吞并了位于边界上的小镇巴德梅。巴德梅虽小却是提人阵的龙兴之地,也是提人阵领导人梅莱斯的老家。就这样,血统上高度相近的提格雷尼亚人与厄特人在1998年发生了极端惨烈的战争并维持了20年对抗。

1991年亲苏政权被推翻后提人阵建立临时政府

对于厄立特里亚的独立虽不情愿但也无能为力

梅莱斯作为埃塞的长期总统,老家却在厄立特里亚

(图片:美国农业部 / Wikipedia)▼

显然,再深厚的革命友谊也经不起消耗战的破坏。

埃塞内战中的隐形力量

提格雷尼亚人毕竟只占埃塞人口的8%,依靠革命时代的贡献与对军队的控制才占据了政府高位,但是随着提人阵的政治大佬们相继离世,提人阵就很难继续掌握政权了。失去政权后,提人阵又变回了一个地区主义政党,以拒绝新任总理统合国内势力的行为,挑明了不合作的态度。

换人上台了,新的时代来临了

提人阵就此成为过去式

(图片:@AbiyAhmedAli/ twitter)▼

2018年,埃塞总理艾比推动了埃塞与厄特的和解,长达20年的边境冲突终于结束,在双方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埃塞政府宣布退出巴德梅。但对于厄立特里亚来说埃厄战争这笔帐还是要算在提人阵的头上。

20多年来,边界冲突对于双方的压力都很大

国际上对此也一直颇有微词

两国和解是艾比上台后的一个完美的政绩输出

(图片:https://www.npr.org/)▼

民众是很渴望和平的

战争中的日子实在是太难过了

(埃塞俄比亚人为厄立特里亚总统的到访庆祝)

(图片:Hailu Wudineh TSEGAYE/shutterstock)▼

2020年末提人阵的武装与埃塞国家军队发生冲突,不但正面战场战斗激烈,民众间的族群仇恨也被煽动了起来。由于厄立特里亚政府的高压统治,导致不少难民生活在埃塞的提格雷地区,如今他们频繁受到袭击,成为发泄仇恨的目标。

厄特被称为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国民面临长期的物质匮乏和高压统治

故而大量难民逃往邻国埃塞的提格雷地区

(图片:@Elsa Chyrum/twitter)▼

提人阵声称在战斗中击毙过数目庞大的厄立特里亚部队,之后又至少四次用火箭弹轰炸过厄特的领土。这对老仇家的暗中角力已经越发明显。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

(图片:@UNOCHA/ twitter)▼

于内政而言,埃塞总统艾比经过这次较为冒险的军事行动重挫了提人阵的地方势力,对其他有分离主义倾向的政治团体也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埃塞俄比亚国家整合的进程又前进了一大步。但同族兄弟之间的裂痕恐怕要变得更深了。

气势如虹

(图片:twitter)▼

回想当初,在革命年代,曾有人提出过大提格雷的概念,希望团结提格雷与厄立特里亚。但这个目标,或许永远不会有实现的一天了。

参考资料:

1.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dec/08/diplomats-back-claims-eritrean-troops-have-joined-ethiopia-conflict

2.https://www.bbc.com/gahuza/amakuru-55256361

3.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aisaiebiya.pdf

4.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eliteliya.pdf

5.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0/12/11/disturbing-un-says-safety-of-eritrean-refugees-greatly-at-risk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twitter

END

原标题:《非洲,为何同胞相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