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乳腺癌预防新策略:运动、饮食、疫苗,效果如何?

2020-12-18 10: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ezreal 医学界肿瘤频道 收录于话题#SABCS9#乳腺癌18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管住嘴、迈开腿是乳腺癌预防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如何预防乳腺癌?这是广大女性非常关注的问题。虽然,安吉丽娜·朱莉让全球众多女性开始关注乳腺癌的遗传问题,但事实上,生活方式的改变才是广大女性朋友更容易入手,也更容易实现的乳腺癌预防方案。

在今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上,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专家针对乳腺癌的风险因素和预防发表了大量的研究,并围绕这些话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除了传统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此次大会还探讨了乳腺癌疫苗的初步进展。

图源:锐景创意

01

糖尿病增加87%乳腺癌死亡风险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而肥胖以及糖尿病也都是影响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二者关系密切。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肥胖以及糖尿病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合并肥胖和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在此次SABCS大会上,研究人员也着重探讨了糖尿病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南方社区队列研究(SCCS)旨在探讨环境因素对于乳腺癌的发生以及生存的影响。2002-2009年间,研究人员共招募了86000名40-79岁之间的参与者,并收集了这些人群的各种相关信息,包括确诊乳腺癌的年龄、糖尿病史、体重指数(BMI)、种族、收入、保险、肿瘤类型和分期以及生存数据。

最终,研究人员挑选了1347确诊乳腺癌的患者进行详细分析。其中,黑人占65.6%,低收入人群占70.8%,自我报告糖尿病患者占26.0%,肥胖患者占59.6%。在排除一系列干扰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没有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伴有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87%。

这一研究再次证实了之前的结果,即糖尿病会显著增加乳腺癌患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所以,无论是乳腺癌高危人群还是已确诊患者,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远离糖尿病对于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02

饮食及生活方式改善

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和死亡

▌ 低糖尿病风险饮食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31%死亡风险

既然很多研究都发现了糖尿病与乳腺癌不良预后之间的密切相关性,那么通过低糖尿病风险饮食能否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呢?

所谓低糖尿病风险饮食,也就是饮食习惯中包含较高的谷物纤维、咖啡、坚果、完整水果以及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较低的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含糖饮料以及果汁和红肉的摄入。

本次SABCS大会上,有学者口头报告了低糖尿病风险饮食对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13%的乳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以及31%的全因死亡风险。

该研究涉及了NHS以及NHS II队列研究中,8320名I-III乳腺癌患者。研究人对这些患者进行了中位时间长达13年的随访,收集她们的饮食信息以及医疗记录。

最终,有2146名参与者死亡,其中948例归因于乳腺癌。在调整了一系列干扰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低糖尿病风险饮食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13%的乳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以及31%的全因死亡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在确诊乳腺癌之后改变饮食习惯的患者,特异性乳腺癌死亡风险更是降低了20%。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仅改善饮食就可以直接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尤其是确诊乳腺癌后改变饮食习惯的患者,获益更加明显。

图源:锐景创意

▌ WCRF/AICR推荐饮食及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发生

2018年5月23日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ICR)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推出了第三版《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介绍了关于生活方式因素是如何影响癌症风险的最新研究。

该研究对于癌症预防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包括:保持健康体重、保持身体活跃、选择富含谷物,素菜,水果和豆类的饮食、限制快餐以及其他高脂肪,淀粉或含糖加工食品食用、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的食用、限制含糖饮料的摄入、限制饮酒、不使用补充剂来预防癌症、坚持母乳喂养、定期体检筛查等。

而今年的SABCS大会上,研究人员通过对62546名妇女进行了长达7.3年的随访,并按照2018年WCRF推荐的生活方式对这些参与者进行评分,以探究生活方式和乳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在长达7.3年的随访结束时,共有745名参与者确诊了乳腺癌,这些患者的中位WCRF评分为3.75分(最高8分)。同时,WCRF评分每增加一分,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就会降低8%,尤其是在绝经后的妇女中,更是降低了12%。不过,此次研究没有发现WCRF评分和绝经前妇女的相关性。

这一研究结果再次证实,WCRF推荐的饮食及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癌症发生,尤其是对于绝经后女性来说,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其中,WCRF评分的核心是糖摄入、饮酒以及体重。所以,对于广大女性朋友来说,日常生活中,控制好糖、酒精摄入,做好体重管理就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

图源:锐景创意

▌ 生活方式干预还可以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

以往,大量的研究表明,均衡饮食、限制卡路里摄入以及运动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的复发。但是,很少有研究直接在人体实验中验证生活方式干预对乳腺癌复发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究生活方式干预对乳腺癌复发的影响,研究人员招募了98名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56岁,其中94.9%的患者被招募时处于肥胖状态,21.4%的患者患有代谢综合征,48%的患者处于I期。

在对这些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之后(主要是饮食限制和运动),研究人员发现,患者的身体指标和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具体来说,在为期12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后,患者的BMI、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睾酮、胆固醇、甘油三酯、关节疼痛以及焦虑和抑郁症状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这些指标都是影响乳腺癌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这一研究结果也间接证明了,生活方式干预是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复发相关风险的。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生活方式干预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这对于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

图源:锐景创意

03

ω-3脂肪酸有助于调节乳腺癌风险因素

ω-3脂肪酸是多种食物和保健品(如鱼油)中常见的成分,此前关于ω-3脂肪酸在癌症预防中的作用,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大家得出的结论却有很大差异,有的研究认为ω-3脂肪酸可以预防结直肠癌、乳腺癌等的复发,而有的研究认为ω-3脂肪酸对于癌症预防没有作用。

今年SABCS大会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对正在进行体重干预的46名绝经后妇女进行为期一年的ω-3脂肪酸补充试验,探讨了ω-3脂肪酸用于乳腺癌预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终有42名绝经后妇女完成了本次试验,其中20名参与者服用了ω-3脂肪酸,22名参与者服用了安慰剂。研究结果表明,每天服用3.15g的ω-3脂肪酸用于预防乳腺癌是安全的。血液检测发现,相比于安慰剂组,ω-3脂肪酸可以显著改善相关乳腺癌风险标志物,并提高脂联素分泌。而脂联素可以进一步抑制瘦素的致癌作用,同时可以改善绝经后妇女胰岛素抵抗。

因此,对于绝经后妇女来说,在控制体重的同时适当补充ω-3脂肪酸或许有助于帮助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图源:锐景创意

04

新型乳腺癌疫苗将细胞毒性T细胞水平提高11倍

人们常说的癌症疫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HPV疫苗类似的癌症预防疫苗,另一种则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反应增强免疫力的治疗性疫苗。目前,乳腺癌还尚未有预防性疫苗出现,但是治疗性疫苗已经显示出良好前景。

Nelipepimut-S(NPS)是一种来源于HER2蛋白的免疫原性肽,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使用时,可以引起强大的免疫反应。此前,NPS+GM-CSF疫苗联合曲妥珠单抗已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而在此次SABCS大会,研究人员在早期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中,初步探索了NPS+GM-CSF疫苗的作用。结果发现,NPS+GM-CSF疫苗可以将患者的细胞毒性T细胞水平提高11倍。

为了进一步探究NPS+GM-CSF疫苗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研究人员招募了45名人类细胞抗原-A2(HLA-A2)阳性早期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随机分为NPS+GM-CSF组或单独GM-CSF组。然后对比两种疫苗使用前后,患者体内杀伤性T细胞水平。

试验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不满足要求或主动退出,最终有13人接受了疫苗。结果发现,NPS+GM-CSF疫苗和GM-CSF疫苗具有相似的安全性。但是,相比于GM-CSF疫苗,NPS+GM-CSF疫苗可以引发更强烈的免疫反应,将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增强了11倍,而GM-CSF疫苗仅2.25倍。

这一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NPS+GM-CSF疫苗在早期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中的疗效,下一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索NPS+GM-CSF疫苗在乳腺癌辅助以及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图源:锐景创意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ezreal

原标题:《乳腺癌预防新策略:运动、饮食、疫苗,效果如何?| 2020 SABCS》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